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遏制“职业碰瓷”还须法律给力

来源:南宁晚报 2017-08-22 06:23   https://www.yybnet.net/

■祝建波

记者20日从中国公安部获悉,近期,针对高速公路服务区出现的以“碰瓷”方式实施诈骗的犯罪活动,在公安部统一指挥部署下,河南等17省区市公安机关开展集中收网行动,打掉跨省“碰瓷”诈骗团伙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20名,破获系列诈骗案件65起。(8月21日中青网)

社会之所以会出现令人惊诧的“碰瓷者”,从发生机制看,一定是因为有了某种适宜其生存的“土壤”。首先是《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小事故可以“私了”。其次是作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段,这个行为却很难加以界定,这也导致了当前对碰瓷行为的惩治力度不足。

然而,碰瓷案件的社会影响非常恶劣,最明显的一条,会对公共交通安全造成威胁,而当事司机也可能因此蒙受不白之冤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其危害已不可小觑,有效消除此类现象,已成为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解决的问题了。

我国刑法中没有“碰瓷罪”,但不等于这类行为就一律不构成犯罪。事实上,碰瓷可能涉嫌几个罪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保险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让“碰瓷行为”与法律“对号入座”,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同样的,对碰瓷行为难以界定,不等于无法界定。依法处理碰瓷,需要提升执法水平,需要完善法律,不能让驾驶人员只靠行车记录仪自证清白。

同时,广大驾驶人员一定要依法、安全文明行车,不要违规越线行驶、随意掉头,或跟车太近,当然更不能酒后驾驶车辆,否则就很容易成为“碰瓷者”的目标。如果开车时遇到“碰瓷者”的纠缠,在做好自我保护的同时,要马上报警。若发现同一地点、同一人物,频繁出现同样交通事故,警方就有充分的证据确认其是故意撞车制造交通事故的“碰瓷者”,应对其作出处罚。实际上,“碰瓷者”对自己行为的性质是很清楚的,他们对报案也是很忌讳的,如果说车主有了报警意识,很多“碰瓷者”的口气都会弱下来。

此外,交管部门也应当充分借助各种先进科技手段进行严格监管,根据交通事故现场勘验、检查、调查情况和有关的检验、鉴定结论,及时、准确地进行事故性质及责任认定。对于蓄意撞车查证属实的,应当配合有关执法部门,依据相应法律对其严惩不贷,以儆效尤。同时健全有关监督举报机制,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以维护法制的尊严和正确实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新闻推荐

《心理罪之城市之光》曝海报 一比一还原犯罪细节

“罪现场”版剧照8月21日,华语犯罪动作巨制《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发“罪现场”版剧照,首次大尺度曝光连环凶杀案现场,神还原原著剧情令人惊叹。连环凶杀案现场曝光心理罪世界危机四伏本次发布的剧照...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遏制“职业碰瓷”还须法律给力)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