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别让虚荣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来源:大江晚报 2017-08-22 13:36   https://www.yybnet.net/

近日,长沙一网络贷款平台向39名大学生提起诉讼,要求他们偿还贷款,同时追缴其四倍银行利率的罚息。“校园贷”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话题。

借钱不还,是个人诚信出了问题。据报道,这些学生大多是大三、大四年级,借贷的金额都在2000至5000元之间,或许是因为数额不大,让人不以为然,毕业后去往外地,换个电话号码,一躲了之。但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目前,我国虽明令禁止“校园贷”,但对于之前已生效的贷款,借款人仍应足额及时偿还,不然很可能会被列入失信名单。如今个人征信系统日益完善,区区数千元债务,也会让这些初涉社会的年轻人寸步难行。

人有虚荣心很正常,但所追求的超出自己能力范围之外,必然会给自己带来麻烦。一般来说,超出个人偿还能力的借贷,源于对资金的极度渴求,以至于让人不惜冒自己难以承受的巨大风险。作为在校学生,有什么样的事情可以让他们“极度渴求”资金?就拿上述39名被诉至法院的学生来说,他们申请贷款的理由多以“微商创业”为主,实际的主要用途,除了补充学费、生活费外,更多的是用于买手机、办生日会等开销。看到此处,大江只想对这些年轻人说四个字——“太糊涂了”!

年轻人缺乏成熟理智的消费观念,让他们容易陷入“寅吃卯粮”的窘境。同学间借钱救急的事情,在大学里十分普遍。而“校园贷”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年轻人虚荣攀比之心,因为多数人没有稳定的还款能力,极易因此滑落深渊。近年来,关于“校园贷”,还有更多耸人听闻的悲惨故事。被高息贷款折磨得荒废学业,被拍不雅照片和视频流传至网络,不堪承受还款压力选择自杀……尽管现在和未来还会有学生对“校园贷”趋之若鹜,但相信所有已身陷其中的学生,都会追悔莫及。

对此,教育部和银监会去年也曾联合发文,要求高校建立相关机制,加强管理与处置。但是,与其出了问题再作应对,不如事先加强干预。大江觉得,让那些深受其害且愿意以身说法的“前辈们”,给学弟学妹上一堂警示课,也许比几块宣传展板和几条宣传横幅,效果来得更加直接、更加震撼。

新闻推荐

激活农村志愿者的内生力量

加速农村志愿者队伍建设,既可弥补农村人才之不足,增加精准扶贫的内生动力,还能提升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能力与水平大力发展志愿服务,一直是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今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

相关新闻:
文明驾驶再进一步2017-08-22 09:52
猜你喜欢:
评论:(别让虚荣成为不可承受之重)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