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青 作
一位基层教师来信,反映中小学职称评定中一些不合理现象,比如学校中层干部加分抵十年教龄,职称指标全被学校领导“拿下”,普通教师只能干瞪眼等。(8月21日《中国青年报》)
前不久《中国青年报》发表《教师评职称不能由校长独说为大》和《乡村小学高级职称为何总被校长独吞》等文章,批评中小学职称评定中的乱象,现在又有基层教师再揭不合理现象,同样发人深省。值得关注的是,除了领导加分这种“官本位”的“规则”,还有“暗箱操作”等“潜规则”,譬如通过控制评优选模等方式自己加分,让普通教师望尘莫及、只得出局,难以分得职称评定名额中的一杯羹。
中小学职称评定中的乱象,说轻了是不正之风,说重一些就是教育腐败。职称评定僧多粥少,往往是“一分定生死”,在这种竞争中“加分”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上,有些加分已经异化为“权力寻租”、“以权谋分”。起点不公是最大的不公,被异化的加分正是起点不公,对于没有“官分”的普通教师而言,还没有跑就被推倒在起跑线上了。
职称是衡量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也与工资、福利待遇等密切挂钩,对教师来说是一件大事。国家已经出台《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倾向,突出对业绩水平和实际贡献的评价,把实际业绩与职称挂钩——这有利于树立鲜明的品德、能力和业绩导向。评职称不仅应将“官分”之类的“潜规则”抛弃,还要接受社会的监督,让加分公平公正并奉为标杆。职称指标全被学校领导“拿下”的状况,不利于激发普通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如此不合理的权力“自肥”加分得改改了!
新闻推荐
“河北涉县一男子发帖称医院食堂价高难吃被拘留”后续邯郸警方回应网友吐槽被拘:撤销处罚 民警被追责
据人民网报道据河北邯郸市公安局官方微博8月20日消息,“河北涉县一男子发帖称医院食堂价高难吃被拘留”经媒体报道后,邯郸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立即联合政府法制办、律师顾问团和市局法制支队组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