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珍不见了,带着老公、儿子、儿媳,还有俩孙子,全家跑路了!
上周开始,这个消息在杭州三堡家园里炸开了,不少居民都在议论阿珍的事儿。知道这事的人越多,着急上火的人也越多——原来,阿珍以各种名目向邻居们借过钱,到她失踪前,邻居们尚未收回的资金可能超过1000万元!
老刘是最早察觉情况不对的受害人之一。
2014年,阿珍找到老刘,说儿媳的表哥是某银行之江支行的副行长,需要完成存款指标来晋升行长。因此,她提出以自己的名义借钱,帮亲戚拉点存款,并开出了“借款周期1年、年利率7%到7.1%、借款到账即一次性返还年息”的优厚条件。
老刘和阿珍夫妇是发小,出于信任,他同意借款。一开始,老刘借出的都是十几二十万元,利息也能正常收回,而且借款到期后,阿珍也不强求他续存。老刘说,今年春节前,该到手的钱都能干脆利索地拿回来。
8月9日,老刘有一笔借款到期了,他便打电话给小吴。小吴说自己在桐乡的服装厂出差,过两三天就把钱汇给老刘。
8月12日,老刘又给小吴打电话,小吴关机了。老刘便找到阿珍,阿珍说儿子很快就回来,到时候一定把钱汇给老刘。
8月15日,老刘再联系阿珍时,发现阿珍全家关机。他在微信上发语音问老吴怎么回事,也没有回音。老刘觉得奇怪,便找上门去。没想到刚进单元楼,一位女邻居迎面就是一句:“你也是来找阿珍要钱的?”老刘当时就蒙了。不一会儿,邻居们都赶过来找阿珍要钱,全部吃了闭门羹。
后来,上门要钱的人实在太多,邻居们找来物业,用备用钥匙打开阿珍家的门。门一打开,邻居们脸都白了,人去楼空。除了一些家具,地上还有一张纸条,纸上的内容大致就是:各位兄弟姐妹,我对不起你们……
8月17日,受害人纷纷去派出所报案。这时候,老刘才发现,问题远比他想象的严重。“我知道阿珍一家在借钱,没想到向这么多人都借过……”
小区里有好几位80岁开外的老太太,平时和阿珍关系很好,手里还握有全家的拆迁补偿款,都是超百万元级别的,也都借给了阿珍一家。一位秦阿姨估计,阿珍一家从邻居们这里卷走的钱,肯定不止1000万元。
除了以帮亲戚拉存款为由,阿珍一家还以各种名目向邻居们伸手借钱:儿子服装厂进货、亲戚买房、新疆亲戚开车撞死人要私了、儿子的朋友有困难……
“阿珍和我说过,谁谁谁也把钱存在她那里。既然大家都把钱存她那里,大家又是老相识,我就放松警惕了。”老刘说,阿珍的那些借钱理由,他并不是每回都答应借钱,但那么多邻居,又都手握拆迁补偿款,看在多年情分上,都会选择信任阿珍,把钱借出去。
邻居们拿到的年利率基本在7%到9%。“我也不是看中利息,比正规银行存款也高不了多少,我们就是看在从小一起长大的份上,才觉得信得过她。”老刘说,最讽刺的是,阿珍还多次“规劝”他,说那些动不动就年化收益10%到20%的理财产品都有高风险,“让我千万别趟这个浑水。”
目前,杭州江干警方已就受害人报警立案侦查,被卷走的巨额资金去向也正在追查中。(受访者均系化名)柳 菁
三堡家园是回迁房小区,住户都是原三堡村的村民。阿珍今年52岁,丈夫老吴比她大1岁,儿子小吴今年30岁出头,有两个儿子。一家六口住在三堡家园南区某幢1101室。
在外人眼里,阿珍家庭幸福。虽然文化程度不高,阿珍开过油漆店,收入不菲。邻居们还说,老吴开着涂料厂,赚了1000多万元。“阿珍这个人平时真的很好。”很多人回忆起阿珍,都会说这么一句话。
宋阿姨和倪阿姨都是这起“卷包案”的受害人,她们和阿珍年龄相仿。宋阿姨说,阿珍平时做义工,帮一些生病的人敲敲背,做做按摩,也不收钱,而且有求必应。倪阿姨说,阿珍和大伙儿是从小一起长大的,都经历了拆迁,家里条件也不差。正因如此,大家就更想不通,被集体信任的阿珍为什么要做出这种事情。
新闻推荐
□李小米前不久在一家馆子里吃饭,看见一个中年男人望着我,感觉面熟,想端着酒杯过去敬个酒,最终却止住了这种冲动。我的嘴唇一翕一张,才发觉叫不出名字来。过后才想起,那个熟面孔,是我以前所住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