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将结束了,还未返校的大学生正赶在最后几天假期进行牙齿矫正。“7天矫正牙齿”、“隐形矫正牙齿”等宣传口号吸引很多消费者关注。矫正牙齿究竟该选择什么方法和技术?多少价位的矫正产品才靠谱?北京康贝佳口腔正畸科主任焦利敏指出,“7天矫正牙齿”这样的提法很不科学,消费者切勿轻信;另有不少认识误区需要纠正。
问题答疑
“7天牙齿矫正”实为牙冠美容
对于“7天牙齿矫正”的说法,焦利敏主任认为不科学也不严谨。7天牙齿矫正实际是一种牙冠美容修复方法,即先磨小牙齿,通过做假牙(牙冠)来排齐牙齿。这种方法只适合少量牙齿的矫正,如果在口腔中大量使用容易伤害牙齿。而真正意义上的牙齿矫正,首先需要牙齿松动、移动,直至排齐,这些至少需要半年以上时间。
焦利敏主任提出,牙齿矫正“欲速则不达”。牙齿矫正时间,通常每月可移动约1毫米左右,加力过大会导致牙齿松动。如果因为着急频繁复诊,牙齿和牙周组织失去了休整的时间,就可能带来不可逆的不良后果。一般来说,根据个体错合的严重程度、矫治器不同,疗程也不一样,通常需要1-2.5年。如果人为缩短时间,不遵循科学规律,施加太大矫治力,可能导致患者疼痛加重,牙齿松动度增大。
“隐形矫正牙齿”为隐形牙套
矫正牙齿的传统方法为佩戴钢牙套,近两年,很多消费者为了美观而选择隐形牙套,可摆脱钢牙套束缚。二者除了美观、价格上的差异,在矫正效果方面并无区别。传统钢牙套价格为1万-3万元,隐形牙套价格为2万-5万元。
焦利敏主任介绍,隐形矫正技术是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确立矫治方案后,通过专用的、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模拟矫正过程,并用弹性透明医用高分子材料为每一个过程制作一个矫治器。特点是,隐蔽性好,美观、舒适;可以自行摘戴,口腔卫生易于维护;没有托槽与弓丝,不会造成食物残留,减少了不适感、异物感。
认识误区
误区1“牙齿矫正越早越好”
焦利敏主任认为,这种说法并不适合于所有的情况。因为每个人颌骨和牙齿的发育具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例如儿童期俗称“地包天”的前牙反合畸形,应尽早介入治疗,最早可以从3-5岁就开始。
而一般的牙列畸形较为合适的矫正时机是12岁左右(乳牙全部更替完毕),但有些人牙齿替换较早,可能10岁左右乳牙就全部脱落,而有些人可能要等到14岁,个体情况差异大。因此,矫牙时机因人而异,最好早一点咨询正畸专科医师。但18岁以后再做正畸会增加难度。
误区2“年龄超过40岁不宜矫正牙齿”
很多人认为牙齿矫正是儿童和青年人的专利,这种观点是片面的。牙齿移动的生物机制是牙槽骨的改建,即使是成年人,骨内部的改建能力依然存在,可以这样说,年龄不是关键,只要牙周条件许可的话,成人牙齿矫正不是梦。一个合适的矫治力对于一个60岁成年人和一个12岁儿童健康牙齿的移动结果没有本质的差异。欧美发达国家的成人正畸人数占正畸患者的1/3以上就能很好说明问题。年龄大一些,矫治力更应柔和点,加力的间隔也应更长点。
误区3“戴上矫正器即可高枕无忧”
很多家长以为,只要给孩子戴上矫正器,正畸就大功告成了,其实并非如此。儿童正畸和成人正畸的区别就在于儿童的自制能力较差,戴上矫正器后,自己不知道如何保持,需要家长的督促,否则,正畸的效果就会打折。
孩子戴上矫正器后,还要养成吃东西后立即刷牙的习惯,若有食物塞在难以触及的部位,可以用冲洗器清除。因为牙菌斑积聚于牙箍周围会侵蚀牙齿,导致牙齿表面出现斑点和条纹。此外戴矫正器期间千万不要让孩子吃黏性食物,如糖类等食品。
误区4“矫牙很痛饮食受影响”
“矫牙会痛”,好像恶梦一样缠绕着每一位“准”正畸患者,很多“瞻前顾后”的患者迟迟不敢迈出正畸第一步,很大部分的原因是因为怕痛。其实矫牙最难受的是上“牙箍”后的第一周,以后每次复诊加力后,患者牙齿会有两三天的微痛或酸软无力(成人感觉会更明显点),这些轻微的不适感常人都能忍受且很快会消失,属正常反应,无须过分担忧。随着细丝轻力矫治理念的深入和低摩擦力矫治系统:如自锁托槽以及力量更柔和的矫正弓丝的开发,正畸的“死穴”———疼痛的解决也指日可待,正畸患者们那种“痛并快乐”的日子也快到头了。至于饮食方面,在矫治期间不可吃较硬的东西如(骨头、坚果、硬糖类)和很粘(口香糖等)的东西,须避免过冷过热的刺激,一般矫治结束后都可正常饮食。
误区5“矫牙牙齿易松动脱落”
有些家长把正畸牙齿的移动理解为简单的物理机械移动,担忧牙齿矫正后会造成老来牙齿松动,甚至早脱,这个观点是不科学的。一个正规的牙齿矫正是一种合理的生物改建过程,通过轻的矫治力诱导牙齿一侧骨吸收,另一侧骨新生重建,最终使牙齿移动至所期望的位置。整个过程是柔和、渐进的,牙齿是相对稳定的。矫治后与正常牙齿没什么区别,但也不排除一些非正规的“暴力正畸者”也可能导致牙根吸收、牙齿松动甚至脱落的。
误区6“矫正牙齿希望加速完成”
牙齿一般每月可移动约1毫米左右,加力过大会导致牙齿松动,严重者牙齿停滞不前。如果因为着急频繁复诊,牙齿和牙周组织失去了休整的时间,就可能带来不可逆的不良后果。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一般来说,根据个体错合的严重程度、矫治器不同,疗程也不一样,一般1.5-2.5年。很多患者都不能接受如此长的疗程,有的医生或患者为缩短时间,不遵循科学规律,施加太大矫治力,这种“拔苗助长”做法的结果是使患者疼痛加重,牙齿松动度增大,严重者会造成矫治牙的脱落。
(北信)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记者胡浩)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30日介绍,截至8月下旬,2017年全国大学生应征入伍报名总人数达107.8万,比去年同期增加5.7万人,增幅达到5.58%。“这表明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投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