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购画”活动界面。手机截图
“小朋友”的部分画作。
8月29日,微信朋友圈被一幅幅“小朋友”画作刷屏。记者了解到,此次“一元购画”募捐活动是腾讯公益平台发起的,画作是由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患有自闭症、智力障碍、脑瘫等病症的特殊人群创作,微信用户可以用一元钱购买画作,保存成手机壁纸使用。
据记者统计,此次捐款完成目标为1500万元,已于29日下午完成。活动参与人数超过580万人。活动的主办方腾讯公益表示,善款将直接存入公募机构账户,用于帮助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的特殊人群融入社会。该项目发起人苗世明表示,很高兴作品获得大家认可。不过,也有不少人提出质疑,筹得款项会用在何处?这些画真的是特殊人群画的吗?8月29日下午,苗世明及腾讯公益官方回应称,相关捐款将用于项目本身,不存在“分成”,亦没有所谓的投资商
事件
特殊群体的画作刷爆朋友圈
8月29日,“小朋友画廊”乐享艺术之旅的公益活动在网络引发广泛关注,被网友称为“最美刷屏”。
从腾讯公益平台项目列表可以看到,该项目于8月17日发起,募捐目标1500万元。29日该活动刷屏后,参与人数、捐款数额飞速攀升。据记者统计,截至29日14时20分,捐款金额已达15028994.79元,募捐结束。捐款人数为5806559人。
画作刷屏源于“意外”。据腾讯公益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朋友画廊”活动原本计划9月1日发布。8月28日,一名合作伙伴在没有告知的情况下,将活动页面转发到了朋友圈。随后,该活动迅速传播、发酵。
腾讯公益的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中的画作,均由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的学员创作。创作的学员来自上海、广州、深圳等全国多个城市,年龄从几岁到40多岁不等,他们均患有精神障碍、智力障碍等病症。
据该负责人介绍,活动前期,WABC机构选出50幅画作交给腾讯公益一方,腾讯的H5的制作团队又从中挑选36幅,所有画作均获得公益组织和作者授权。用户每购买一幅画作,就相当于向腾讯公益平台上的“用艺术点亮生命”公益项目进行了捐赠。
讲述
出租房已快放不下他的画作
“一元购画”活动中,身患自闭症,22岁的捷麟有3幅作品在H5的页面展出。捷麟喜爱抽象画风,他作画自由奔放,色彩明亮丰富,被工作室的老师称为最有天赋的“疯狂小画家”。
6岁半时,捷麟被诊断为自闭症。母亲王巧如辞去工作,开始照顾孩子生活。
王巧如回忆,平日出门,捷麟到了热闹的集市,也喜欢随处一坐,开始涂画。王巧如渐渐发现,儿子一坐下来画画,就沉醉其中,周围路人围观,他从不受打扰。
初中毕业后,捷麟曾考入市级美术学院学习绘画,一年后退学。之后又在广州市青年文化宫学习油画。
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项目创始人苗世明看到当地媒体对捷麟的报道,随后来捷麟家家访。看到捷麟的作品,他告诉王巧如,孩子天赋极高,希望他去工作室学习绘画。
“捷麟看到苗先生,主动给他冲茶,还抱着一摞自己的画要送给人家。”王巧如记得,这是捷麟第一次主动接近陌生人。
画得投入时,他从晚上9时画到第二天清晨6时才停笔睡觉,一天画40多幅画。平日,每天的绘画量平均也有十来幅。这些年,面积5平方米的阳台上堆了捷麟500多幅油画作品。王巧如说,出租房里已经快放不下儿子这些画了。
8月29日早晨8时许,王巧如像往常一样刷着朋友圈,看到儿子作品一瞬间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她内心满是欢喜。“儿子自己还不知道,但我替他开心”。
回应
“一元买画”资金能到作者手上吗?
针对如此迅速积累的捐款,有网友质疑善款去向,也有网友发帖称,该项目有“投资商捞钱”的嫌疑。8月29日下午,腾讯方面的相关负责人回应称,“小朋友画廊”H5是腾讯公益和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组织联合出品的线上线下互动公益项目,是今年99公益日的预热互动之一。不存在所谓的外界传闻的“投资商”。
腾讯公益公关部负责人秦川解释,“用艺术点亮生命”由上海艺途公益基金会(WABC)在腾讯公益平台上发起,由具有公募资质的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负责善款接收。根据《新慈善法》规定,慈善组织通过互联网开展公开募捐的,应当在国家民政部统一或者指定的慈善信息平台发布募捐信息。同时,为确保更好的后续监督和执行,用户捐赠的善款不会进入腾讯公益,将直接存入接收善款的公募机构账户。
对于善款的使用情况,秦川表示,将在腾讯公益平台上进行定期公示,接受所有公众的监督和询问(查询路径:打开微信,我-钱包-腾讯公益-个人中心-捐款记录)。用户若关注了“腾讯公益”微信服务号,也会收到善款执行明细情况的及时推送。
这次创作了《大海》《春之月》《冬之蕴藏》,参与“小朋友”画廊的WABC广州学员捷麟于2015年签约WABC。他的母亲告诉记者,按照合约,WABC每月提供5000元支持他的艺术创作,捷麟画作的版权归WABC所有,如果作品出售,将得到10%的版权费用。
这些作品真是特殊人群创作的吗?
WABC无障碍艺途公益机构广州分部的负责人“鱼仔”表示,这次选中的36幅作品是从上千幅的画作中挑选的,并非特殊人群创作水平的平均标准。从每一幅作品可以看到,这些作品风格迥异,不可能是家长或义工代笔完成。
她表示,自闭症患者的图像思维比普通人活跃,尤其擅长绘画和图像记忆。当他们不懂得如何用语言与世界沟通时,非语言的表达可以帮助他们舒缓情绪,提升对世界的认知和交流。所以,部分特殊人群更具有潜在的绘画天赋。
“鱼仔”说,这次展出的36幅作品,其作者大多在机构学习了三年以上的绘画课程,每个人至少每周要上一节课,一次两小时左右的课程,所以这些画作都是作者天赋加勤奋的产出,不应遭受这样的非议。
本报综合《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报道
新闻推荐
全市集中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 严查披着“电商”“微商”外衣的变相传销
本报讯(杨基福记者白萍)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和谐稳定,8月30日,记者从市工商质监局获悉,从即日起,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全市集中开展打击传销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将对主城区流动人口集聚区域、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