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思考
□湖北杨朝清
对于有孩子刚上小学的家长来说,过去的这个暑假不省心。秉持着“选老师比选学校更重要”的观念,不少家长提前打探,通过各种关系,要把孩子放到所谓的“理想班级”。今年,浙江金华红湖路小学使出了“砸金蛋定老师”——四个金蛋里都藏了一张红纸,红纸上分别写着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组合,四个班级共四组。(据新华社8月30日报道)
在成功焦虑的裹挟下,孩子们上学的事情让家长们操碎了心。上哪个学校尘埃落定了,又要为分到哪个班、是哪个班主任、哪个任课老师而焦心。在不少家长眼里,分到了所谓的好班,遇见了好班主任、好老师,不仅意味着自己可以省心一些,还意味着孩子的成绩能够有保障。
为了得偿所愿,不少家长往往会进行一次社会资本的总动员。在这样一个人情社会、关系型社会,家长们往往会依靠熟人网络,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人人都想进好班,都想找到好班主任、好老师,难免会导致供求失衡;为了将难办的事情办成,为了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许多人通常会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路,甚至不惜进行变相的利益输送。
当分班的过程中存在着暗箱操作,当分班沦为某种意义上的“拼爹”游戏,不可避免会损伤教育公平。分班原本是一种公共关系,理应按照相应的规则对学生一视同仁;只不过,在人情、关系、权力等社会资本的浸润下,分班异化为一种私人关系,成为家长之间无声的竞赛。谁的门路广、关系多,就能够让孩子进入“理想班级”。
“砸金蛋选老师”的初衷,在于打破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阳光分班,让选班主任、选老师的过程公正透明。和抓阄类似,“砸金蛋选老师”主要看运气,最大的优点在于概率平等,是一种建立在机会均等基础上的教育公平,能够避免一些老百姓所认为的“潜规则”,规避权力和关系的运作,防范人情社会的一些弊端。
将教育资源的分配寄托在靠运气的“砸金蛋选老师”上,折射了制度建设的滞后性。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需要一系列公正的制度安排,需要在制度框架下的利益博弈。只是制度建设缺位后,抓阄、“砸金蛋选老师”这样全凭运气的资源配置方式才显得“公平”,才可能避免相关利益方的口水与争议。
其实,哪个班主任好、哪个老师好,关键是你怎么看。毕竟,教育是一个因材施教的过程,他人眼中的好老师,并不见得适合你的孩子。盲目、非理性地追捧“理想班级”,过度地迷恋好班主任、好老师的功效,热衷走捷径、渴望孩子出人头地的成功焦虑,让简单的分班变得复杂起来,以至于学校不得不用“砸金蛋选老师”来应对;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教育创新,不如说是无奈之举。
新闻推荐
□记者李晓洁又是一年开学季,家长们开始忙前忙后地为孩子置办起学习用具,而近几年灯具市场上出现的护眼灯,也吸引了不少家长的注意。那么,护眼灯真的护眼吗?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护眼灯能保护眼睛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