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一年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此时节“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故谓白露。白露时节天气已经转凉,由于温度降低,夜间水汽不能大量蒸发,故清晨可以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看到凝结的露珠,晶莹剔透,纯洁无瑕,甚为美观。
白露时节,气温从夏季的热,变为秋季的凉,尔后,会转入冬季的寒。古人以春花秋月相对称,认为是一年中的良辰美景。春花盛开的时节,气温是暖的,暖而不热;秋月爽朗的时节,气温是凉的,凉而不寒。“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乾”,此时暑热全消,雨露生凉,天淡云闲,秋高气爽,从体感上会让人感到秋天真正的开始。此时,又无深秋的芦荻萧萧、寒气逼人,故这个时节是舒爽的、可人的。
行走在寥落的街口,看到一片泛黄的泡桐树叶飘然而落,不觉心头一震,难道秋天到了吗?刚刚才摆脱“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的热浪逼人,似乎在转瞬之间,就入了令人心寒的秋天。但值得庆贺的是,我们还有清爽宜人的白露可供栖息,这也是一年中的美好季节。
人对气候变化的感知相对迟钝,远没有动植物那样敏感。当我们还对隆冬的严寒心有余悸、闭门不出的时候,突然发现,在润如酥油的细雨中,草色似乎早已泛绿,竹外明丽的桃花已开两三枝;感知江水变暖的鸭子,已开始在水面嬉戏。当我们放下戒备、兴高采烈准备饱览姹紫嫣红、万象更新的美景时,突然发现林花开始谢了春红,一切都太匆匆。当我们自我安慰“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的时候,突然发现秋风渐起,天已渐凉,草木摇落露已成霜。
我不敢想象,当我在慨叹“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突然在一天清晨,推开门窗却发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白雪皑皑、银装素裹的世界,穿着厚厚的冬装,伴着寒气,弯腰捧起一片白雪,紧紧握成一团,扔向远方,对着雪国大声呼喊,惊起远处枝头停歇的两只麻雀。
一年四季的循环往复,形塑了一个色彩斑斓、多姿多彩的曼妙世界,但时光流逝太过急促,都来不及去认真感受每一个细节,来不及留出一段闲暇时光细细品味。一天乌飞兔走,一月阴晴圆缺,一年寒暑易节,一生浮浮沉沉,一切行色匆匆。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并不是要让人产生空幻之感,而是提醒人们,要倍加珍惜每一刻陪伴家人的时光,铭记每一个月朗风清的夜晚,珍藏每一个怦然心动的场景,把握每一次攀登险峰的机遇。“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白露是百叶初落的时节,更是需要叶落知秋的时节,总不免让人感到忧心忡忡。白露时节气候温凉舒爽,自是妙不可言,但之后就是萧瑟的霜降和寂寥的隆冬。一年之中,没有哪一个季节转换像夏入秋这样让人如此敏感,因为冬变春、春转夏给人的感觉总是喜悦的、热情的、来日方长的,而夏入秋却给人一种日薄西山、好景不长之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滚滚流逝的江河岸边,抽象的时间被具象的流水诠释得真切感人、撼人心魄,万物都与时光同行,但都无法相伴始终。人一生的时光有限且短暂,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人存在的价值就是要在自然界设定的法则下,尽其所能去增添人之所以称为人的光荣。
在有限的时间里,去完成貌似不可能的伟大事业,这样的人生,令人肃然起敬。为了一个远大目标,孔夫子可以“明知不可而为之”,孟夫子可以“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墨子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我们常人自然无法与圣贤相比,但光荣的伟大事业也必参与其中,所以也要努力珍惜、维系、营造生命中的每一份带给别人,或被别人带给的真切感动。■汤青摄影
新闻推荐
被撞女子坐在地上记者王涛摄本报讯(记者王涛)8月31日17时许,一名女子骑共享单车沿着环城南路由东向西通过朱雀门时,突然被一辆电动自行车撞倒。女子摔倒在行车道上短时昏迷。众人急忙上前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