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开展“进校园”活动是较好的方式。
安全教育进校园。开设交通安全讲座,开展“小手拉大手、安全文明行”活动,是开学应上好的第一课。针对学生出行特点,交警队可派员进校园讲授人行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乘车和骑自行车注意事项,并呼吁学生将文明交通知识通过“小手拉大手”传递给家长。文明交通进校园活动,旨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知识宣讲及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提高师生文明素质,共同营造人人守法、文明出行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卫生部门要加强食品卫生安全宣传和监管,为同学们讲解传染病的预防及防治的必要性;另外,还要请医生跟同学们讲解现场急救、心肺复苏的知识,利用人体模型进行现场操作演示,让同学们更能体会急诊急救的重要性。工商部门等可向学生讲解传销的危害,做好禁毒宣传,提高学生对传销、毒品等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和美德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认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传统文化和美德可以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传统文化不进校园中国人的重心就会漂移!我们要把这项工作看成是一个固本工程、铸魂工程,融汇到我们教材体系中去,传统的戏曲、国画、书法,甚至包括中医药都可以进校园。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要按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继承”的原则,加强研究阐释。我们要营造“书香校园”、“文化校园”,提高学生汉字书写、艺术欣赏能力、综合素养能力等;让传统体育,如武术、太极、足球等进校园,不仅锻炼了体魄,也让孩子们懂得了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创新、拓展校园文化。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要注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让传统文化焕发时代生机,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创新时代表达,在创新与融合中,让更多青少年参与进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鲜活力。使其认识到:传统文化原来不只是穿穿汉服、拜拜孔子啊!我们要让“园林文化进校园”、“非遗”进校园,廉政文化进校园,法制、法律进校园……不断拓展校园文化,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更好的沃土、更好的氛围,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让精彩纷呈的传统文化项目被纷纷引入学校教学活动,绿色低碳、生态传承、养生快乐。让孩子们从小就有“反腐倡廉”意识,自觉培养廉洁自律意识。还要动员家长志愿者,组织开展职业故事分享,接受学生相关的职业采访。尽可能多元渠道展示自己工作行业的特点。不仅要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我们要“大兴学习风、传播正能量、树立民族魂、实现中国梦”,开展“进校园”活动,上好开学第一课,重构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新闻推荐
不久前,教育部网站发布消息,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布2017年第7号预警,高校新生录取报到之际,学校可以放假,资助工作不能放假。要求各校的学生资助部门当好新生“便民服务室”,做到普查新生、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