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万文静实习生黄译锐)记者日前从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了解到,在遭遇空袭或自然灾害等突发事故时,人口疏散是人民防空的主要任务之一,因此宣传和普及人口疏散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据记者了解,遭受空袭或遭受自然灾害等突发事故的人员,应尽快转移到疏散场所,如宾馆、学校、公园、剧院、人防工程等建立的临时疏散避难场所。突发事件后,无法及时到人口疏散地域的人员,可选择就近的疏散基地。所谓人口疏散地域一般指的是:选在离城市10-40公里的区域内,战时避开敌军主要空袭方向和可能遭空袭的重要目标,以及平时避开如核(化)设施、大江河、大型水库等遭破坏后易产生次生灾害的目标。而疏散基地则是指:依托有利的地理优势,或利用城郊宾馆、训练基地等社会现有资源划定的离开市区和重点目标,并且交通、通信、生活设施齐全,在战时或平时应急情况下能安置一定数量人员的城市近郊疏散场所。
此外,市人防办提醒市民:一旦出现突发事故,关于人口疏散方法及其注意事项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携带需要的物品,比如:维持1至2天饮食的干粮食品等;照明用具、简易休息用品;个人防护器材等。二是要听从疏导人员指挥,按先后顺序有序进入人防工程掩蔽,进入人防工程后要服从工作人员指挥,不得擅自出入。三是切记不能慌乱,撤离时要在统一组织下有序撤出,辨别方向迅速撤离不能停留,严禁擅自行动。
新闻推荐
国歌法1日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10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对国歌奏唱方式、国歌使用、国歌传承等,作出明确规范。自此,这一充分寄托国民情感和心声的国家象征将与国旗、国徽一样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