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学生都是我的孩子,我像母亲一样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回馈我同样的爱。”内江市第三中学教师李群菊向记者说起她的学生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多年的教学生涯,让李群菊历练出了几分洒脱与睿智,从穿着上,很难看出她已有28年的教龄。28年来,她用柔弱的双肩承担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引导无数渴求上进的学子踏上人生的旅程。
为教学倾注心血
曾昏倒在岗位上
1988年,李群菊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历史系本科。在内江市第三中学执教28年来,李群菊始终热爱自己的职业,将全部的心血倾注到了教育教学工作中。
1.6米的身高,体重只有七八十斤,李群菊显得比常人要瘦弱。她长年担任班主任,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床,晚上10点过才能回家休息,长时间超负荷的工作,影响了她的身体。
2014年,是李群菊担任内江三中补习班班主任的第10年。由于工作压力大,她经常感觉头晕,脸色苍白,同事都劝她去医院检查一下身体。
“学生马上就要高考了,现在正是冲刺的关键时刻,我去医院,肯定会耽误他们的课程。”再三权衡之下,李群菊决定高考之后再去检查身体。
就这样一直拖到5月28日,那天,李群菊突然昏倒在学校,被紧急送往医院,并进行了手术治疗。
“这个时候,孩子们的心态不能浮躁,否则肯定会影响高考。”李群菊在住院期间也十分担心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了打消李群菊的顾虑,班上的学生给她送来这样的纸条:“李老师,如果我们不认真迎考,就不配做您的学生!”
几天之后,李群菊顺利出院,不顾同事和朋友们让她多休息的劝告,立刻回到了她钟爱的教师岗位上。
学生重要还是亲人重要
两者之间她选择了前者
学生更重要,还是亲人更重要?面对这样的选题,李群菊毫不犹豫的将学生和工作放在了第一位。
为此她错过了孩子的成长、亲人的团聚,而让她最愧疚的则是,父亲去世都没能送他最后一程。
2001年11月28日,家里突然来电话,父亲因肺气肿病情加剧,姐姐让李群菊赶紧回去。但此时李群菊正担忧着另一件事,班上一个叫张军(化名)的学生不见了。张军成绩一直不太好,但父母对他的期望非常高,张军不堪学习压力,萌生了辍学的念头,留下一张纸条就回家去了。
一边是血脉亲情,一边是为人师的使命,让李群菊非常地纠结和为难。
“你这次不快点回家,要留下一辈子的遗憾啊!”同事吴雪梅劝其赶紧回家,见父亲最后一面。
“如果我现在不去把学生找回来,第二天他跑去打工了怎么办?这个孩子还这么年轻,没有文化怎么行!”李群菊作了极大的思想斗争,还是决定先去找学生,她一边联系医院,一边往学生家里赶。
在张军家里,李群菊首先跟张军的父母沟通:“孩子学习压力大,家长要多理解、体谅孩子,不要一味地责骂。”她建议张军的父母,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尊重和鼓励孩子。
对于张军,李群菊则更加耐心地引导,“你现在只有数学和英语比较差,其他科都很优秀。偏科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只要多下功夫,一定能把这两科补起来。”她鼓励张军,“人要向前看,前途才会一片光明,与其因放弃读书而让自己将来后悔,不如现在放手一搏!”
经过李群菊苦口婆心的劝说,孩子终于答应回到课堂。李群菊这才往家中赶,然而此时,父亲已经去世了。
“没有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这是我一生的痛,但我却挽回了一个迷路的孩子,心中总算有一丝安慰。”赶回家的路上,李群菊眼泪夺眶而出,父亲的音容一直出现在她的脑海中,父亲的谆谆教诲也在耳畔回响。
多年来,李群菊坚持每天提前半小时进教室,为学生付出了多少心血,自己也说不清。每逢困难和辛酸,她都只是一笑而过,仿佛这就是她天生的使命。
把困难孩子接到家中
她是学生的“李妈妈”
李群菊把每一名学生都当作子女一样爱护,当作朋友一样对待。在她眼里,没有难教的学生,她相信只要用心去教育,每个孩子都能够成才。
2001年,班上有个来自农村的学生叫刘特。刘特很小的时候,母亲曾有较严重的精神疾病,家中经济十分困难。兄弟两人都进入高中之后,家中更是无法支撑他们的学费和生活费。
李群菊得知这件事后,随即向学校申请减免刘特的学费。那个时候,刘特的学习成绩不是很好,存在严重偏科。李群菊经常为刘特补课,为他买去学习用品,还时常叫他到家里吃饭;暑假中,担心刘特在家无法安心学习,李群菊特地把刘特和其弟弟一起接到自己家里。
“那段时间他们住在我家中,我完全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买衣服、买学习用品都不会落下他们的份。”说到刘特,李群菊满脸欣慰,这个孩子后来学习非常努力,考入了武汉理工大学,之后又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读研,其弟现在是南海舰队一名军官。
2009年8月,李群菊和家人回到资中乡下,得知婆婆一位远房亲戚的孩子李毅(化名),父母离异,跟随母亲生活,其母身体瘦弱,还有腰伤;父亲则是一名搬运工,患有糖尿病。家庭经济非常困难,无力支撑孩子念书。
“如果这个时候不帮李毅一把,他的未来可能是一片灰暗。”李群菊也出生在农村,深知农村孩子要改变命运,读书是一条主要的途径。
于是,李群菊在征得其父母同意后,毫不犹豫地将这个孩子带回了家,并送其进入内江三中学习,向学校申请减免了一些费用。
从此,李群菊又多了一个孩子,她给他买衣服、买文具,照顾孩子的饮食,辅导他学习……
“孩子的成绩一直很好,高考时还考了东兴区第一名。”李群菊告诉记者,2012年李毅考入了中山大学,2016年又被保送读研。
她说,有些孩子成绩非常好,却因为家庭困难无法继续念书,这是一件让人心痛的事。每次遇到这样的孩子,她都会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
“如果没有李老师,我的未来可能是一片黑暗,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是我终身感激的人。”提到“李妈妈”,李毅语气充满感恩。
2015年10月23日晚自习后,李群菊班上学生陈晓(化名)不慎摔倒,跟腱断裂。李群菊知道后,立即开车把她送到医院治疗。由于病情严重,需要马上手术,李群菊立即让爱人取来5000元钱交上,让医院先行手术。
陈晓的母亲患有尿毒症,需要常年透析,父亲又在外省打工,这时李群菊再一次承担起“家长”的责任,一直守着孩子,直到手术完成、情况稳定后才回到学校。
但陈晓家庭的困难还是让李群菊放心不下,她一面向学校反映情况,一面积极组织学生捐助,帮助陈晓渡过了难关。如今,陈晓已经考入师范院校,成为一名大学生。
陈晓、李毅、刘特,只是李群菊众多“孩子”中的代表。在教学生活中,她关心着每一个学生,经常与他们交流、讨论,倾听他们的心声,循循善诱、耐心启发。她严于律己、无私奉献的人格魅力也深深感染着学生。
“妈妈”也有严厉的一面:
李群菊对学生的另一种爱
似乎每一名老师,在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善意的绰号,李群菊也不例外。
除了亲如母亲,李群菊在学生们心中还有另一面:严厉。为此,有学生偷偷给她取了一个霸气的绰号:“灭绝师太”。
李群菊知道了也只是呵呵一笑。她说,自己对学生的确很严厉,该掌握的知识点,必须要掌握到位,抽查、抽背、上黑板默写……方式繁多,难免会给学生留下很苛刻的印象。
一段时间里,部分学生迷上了打台球,李群菊会来一个“突然袭击”,到台球室去将学生抓出来,然后好好教育一番,让孩子再也不敢贪玩,正因为如此,才会有“灭绝”这样的称呼。
“现在不少孩子的自制力较弱,如果不严格要求,很容易迷上网络游戏或染上其他恶习,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会影响未来的发展。”李群菊说。
“我认为对学生要求严格也是一种爱,虽然一些孩子现在不理解,但毕业之后,很多学生都会打电话来感谢我当时对他们严格,不然根本无法顺利进入大学。”李群菊笑着说,每每想到这些,她就会感到很欣慰。
衣带渐宽终不悔
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业绩
“要想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准备一桶水”,而李群菊对自己的要求是准备一池水:“多学习,对自己也好,对教学也有帮助。”
靠自身持之以恒的努力和付出,在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李群菊取得了突出成绩。多次获得省市区优秀学科教师、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两次被评为内江市三八红旗手,并兼任了内江师范学院兼职历史老师、内江市教师资格认定专家委员会成员,内江名师工作室室长……
这些,仅仅是李群菊所获荣誉中的一部分。多年来,她无怨无悔地为教育事业付出,如今虽已桃李满天下,仍然全心坚守在岗位。这就是李群菊,一个在平凡岗位上无私奉献,取得不凡业绩的普通人民教师!(蒋菁菁)
新闻推荐
(记者李奎/文陈村铭/图)9月1日下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举行“高处坠落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进一步提升从业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处置能力。当天下午5时,演练在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院区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