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到处可见市民提着塑料袋
到今年6月,“限塑令”在我国实施已有9年,但却逐渐形似一纸空文。市民日常使用塑料袋的行为不减反增,白色污染越来越严重。9年多了,为何“限塑令”无法限塑?人们离开塑料袋真的无法生活吗?我们的生活何时能够回归“无塑”时代?
现象:
限塑9年,塑料袋依然横行
2008年6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实施“限塑令”,如今9年多过去了,塑料袋的使用行为不减反增。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人们提着装着物品的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大学生黄芳说:“只要去买东西,店家都会给一个塑料袋,拎着挺方便的。”
“出门什么都不用带,买东西拎着就走,多方便啊。”在采访中,多数受访者表示,更注重塑料袋带来的便利性。“以买菜为例,如果没有塑料袋,怎么把买的肉和菜拿回家?”市民刘阿姨说,“直接用手拿,多不卫生啊!况且各种不同的菜不隔开,混在一起,会相互串味,有些脏东西也会传染的。”
出于上述原因,菜市场、农贸市场成为塑料袋使用的重灾区,只要到这些市场去走一走,到处可见拎着塑料袋的消费者,少的拎一两个,多的好几个,甚至十来个不等。在这些地方,塑料袋使用率如此之高的原因无疑是商家的免费提供。记者走访后发现,农贸市场上的各种摊位都免费给顾客提供塑料袋。“你卖肉不给人家袋子装,人家怎么拿回去?一个塑料袋的成本也不高,有的都不到1毛钱。平时卖肉几毛的零头都给顾客抹去了,这一两毛的塑料袋钱也不好收啊。”一猪肉摊主表示,“况且找零很麻烦。还有的顾客,你要是收这几毛钱的塑料袋,他也不跟你买了。”
在商场里,塑料袋也横行无阻。记者连日来走访了市区中山路、新兴路、广州街等售卖衣服、鞋子、包包等日常用品商场和商店,发现塑料袋的使用频率也很高。
此外,随着快递业和外卖的发展,塑料袋也越来越多地被这两个行业使用。某快递公司的一名快递员告诉记者,只要市民邮寄包裹,包装使用的塑料袋都是快递公司无偿提供的。一外卖送餐员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每一份外卖至少使用两个以上的塑料袋。
追问:
“限塑令”何时不限而“无塑”?
塑料袋的普遍使用,所带来的污染是众所周知的。从事环卫工作的周阿姨负责某小区生活垃圾的处理,她告诉记者,该小区大概有三四百的住户,每天都要从小区内拉走满满一车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中,塑料袋至少达到三分之一。周阿姨告诉记者,目前生活垃圾有的是拿去烧,有的是拿去填埋,但不管是哪种方式,塑料袋对环境造成的压力都是巨大的。如果使用焚烧的方式,燃烧塑料袋所带来的空气污染不言而喻,采用填埋的话,塑料袋很难通过自然环境进行降解。虽然周阿姨没有亲自参与垃圾的最后一个处理环节,但有过烧塑料袋的经历,她说:“烧一两个都觉得臭,烧多更不用说。”
每天面对一大堆的塑料垃圾,周阿姨说,用的人这么多,那是因为大家都图方便,多数人对塑料污染的认识都不够高,有些人环保意识薄弱,认为自己只是使用塑料袋者中的一员,影响不大。
在采访中,也有部分市民表示,自己也想积极响应环保,少用塑料袋,但是苦于没有比塑料袋更方便实用的替代物。与此同时,市场上售卖的环保袋价格在3~4元/个,与几毛钱一个、随用随弃的塑料袋相比,稍微显贵了。况且多数人没有随身携带环保袋的习惯,即使购买了环保袋,其用途跟塑料袋也差不多,几乎都是一次性使用。衡量再三后,许多市民选择了使用塑料袋。因为购买和使用环保袋的人少,部分超市收银台处干脆就不挂环保袋了。
同时,由于生产源头和市场流通上的监管不力,导致塑料袋生产行为没有得到规范,市场上销售不合格塑料袋行为司空见惯,无偿提供、肆意使用更是数不胜数。餐厅、外卖、在线或线下购物等行业使用塑料袋行为更是钻了相关规定的空子。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长期享受着塑料袋带来的便利,已养成短期内难以割舍的消费依赖,塑料袋生产商和零售商家有着利益最大化的诉求,给监管带来了难度,生产有利益,消费有依赖,各方行为的交叉地带,给塑料袋继续泛滥制造了机会。
“城市因为有环卫工人天天打扫,所以体会不到。在一些边远的乡村、城镇,到处可见被丢弃的塑料袋,那污染真是触目惊心。”周阿姨说,她最怀念小的时候,虽然物质生活相对匮乏,但是没有塑料袋,到处都很干净。
市民林先生建议,对塑料袋进行限购,降低环保袋的价格,鼓励使用环保袋。市民吴女生建议,实行出租小推车制度,来帮助市民减少对塑料袋的依赖。
今年50岁的市民张先生表示,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去买菜,那是个提篮子、没有塑料袋的时代,大街小巷人们出行都提着篮子,东西都往篮子里装就带回家,卖肉的商家会用一根香蕉麻或者是稻草秆绑起来打个结让顾客带走。村子里的小溪水清见底,小鱼小虾随处可见。
由此可见,“限塑”除了相关部门要努力外,其关键行动在于每一个市民,大家都少使用甚至不使用塑料袋,白色污染最终会得到解决。
原因:
塑料袋链条有利可图
“我记得‘限塑令\’刚开始实施的时候还是挺严格的,在正规的、大型一点的超市商场买东西使用塑料袋都是有偿的,超市的是几毛钱一个。买衣服的话,质量比较好的塑料袋都要一两块钱一个。”市民杨凌是个环保主义者,她对“限塑令”很敏感。她告诉记者,在限塑令实施一两年后,塑料袋的有偿使用意识逐渐淡薄,除了超市和个别大型商场还在坚持外,无偿使用塑料袋行为越来越普遍。
而在有偿使用塑料袋的超市里,塑料袋的使用行为也并未减少,因为多数消费者图方便,也不在乎多花两三毛的塑料袋钱。记者在中山一路某超市收银台观察了10分钟,有43人结账离开,其中有39人选择了购买塑料购物袋。记者发现,没购买塑料袋的大多是因为买的东西少可以装到自己的包里带走。
市民范先生表示,他去超市时也会使用塑料袋,因为多数超市并没有环保袋提供。记者走访市区内多家超市的收银台后,发现多数收银台处挂的是有偿使用的塑料袋,很难找到环保袋的身影。对此,某超市一收银员表示,塑料袋卖价不贵,但有不少利润,而且符合市民的使用习惯。
“限塑令”明确规定: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然而,目前在市场上,在大街小巷里,规格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的塑料袋随处可见。许多市场有专门售卖塑料袋的店铺。在人民菜市的一些杂货店内,1.5元就可以买到一捆小型、较薄的白色透明塑料袋,一些大的、厚的也不过几块钱一捆,每捆都有几十个不等。一店家告诉记者,塑料袋售价便宜是因为成本底,有一些使用量大的商家还直接向生产商订货,成本价在1分多钱一个,厂家几万个起接单。
该店主表示,成本低,只要量够大,就有人愿意做,因为有赚头。目前虽然有行业标准,但基本上没有监管,让某些不法塑料袋生产者肆无忌惮。
新闻推荐
扫码阅读小议□李小波近段时间,笔者在进村入户调查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微腐败”专项治理工作时,有不少村民反映,东村的张大爷、西村的王大婆,还有北村和南村的李四和赵老头儿都“栽“了。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