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中国大部分的家庭中,“4+2+1”是主要的家庭结构,多对少的关注模式极易引发家长对怀孕、生产、喂养、读书等再正常不过的育儿过程的高度关注,“焦虑”似乎成了育儿过程中逃不开的字眼。在“辣妈联盟”微信群中,经常有妈妈对孩子各种担心,各种不放心,涉及到小孩吃饭、发育、教育、性格等方方面面。
发育焦虑
一位家长反馈:孩子7个月还是没有出牙,自己就开始四处问其他同龄孩子长牙没有,甚至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即便是医生说孩子生长发育是正常的也无法缓解焦虑情绪。 家长在孩子发育阶段中感到焦虑,如坐、爬、站、走的运动规律、理解和表达的言语规律,但是由于个体的差异性原因,每个孩子的具体发展均有不同,家长如果因为教条地将孩子的发育水平与普遍数值相比较的话,不仅会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会给孩子带来紧张感。
症状焦虑
一位妈妈在“辣妈联盟”群里问:“孩子睡觉的时候特别容易出汗,是不是因为缺钙啊”,医生的回复说可能是因为天气过热,孩子流汗不代表缺钙,可是这位妈妈依旧觉得自己孩子的症状就是缺钙,最后带孩子去医院体检。
此类焦虑多发生在孩子半岁之内,家长看过一些育儿文章后,很容易对症猜病。
教育焦虑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加入各种各样的育儿群,也会在群里交换购书信息、推荐购书名单,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会产生“别人都买了那么多,我要是不给孩子买就比别人学的少了”的心理。
很多家长是从孩子出生开始,在早教机构的选择,到课余兴趣的培养,再到第二语言的学习,再到长大之后的学习成绩,都希望自己孩子可以脱颖而出。
性格焦虑
有家长说孩子在家的时候特别活泼,可是只要出去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孩子就喜欢自己玩,即便是别人家的小朋友过来抢玩具或者是不小心撞到他,他也不争不抢的,发愁孩子这样的性格以后出去会不会被欺负。
这个就是性格焦虑的典型表现,家长们会因为孩子的性格过于内向或者过于外向而感到担忧。一人一性、百人百性,每个性格的孩子也有着独特的与世界交往的方式,应该被尊重、被包容。
分离焦虑
一位全职妈妈表示:我其实特别想去上班,可是我根本和孩子分不开,别说去上班了,现在就连孩子爸爸单独带孩子出来一会,我都不放心。
随着孩子对世界的不断接触,其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脱离的过程,脱离乳房/奶瓶,脱离怀抱等。
家长在育儿过程中过分焦虑不仅会干扰孩子的自我体验,还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发展受阻,使其正常的心理秩序被打乱,导致孩子出现逆反、消沉、多疑等情绪。 □综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唐修岳“移风易俗关系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综合考核工作推进会议精神,对标省内外先进地市,进一步提高站位、加压鼓劲,以最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