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据了解,自杀已成为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在自杀或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中,抑郁症是第一大原因。专家特别提醒,进入“二胎时代”后,“老大”的心理问题增多,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父母带老大看心理门诊
数量明显增多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以自杀方式结束生命的20万人中,有80%的自杀者患有抑郁症,青少年发病率高达2%至8%。记者从昨天在南京脑科医院举行的大型义诊中获悉,自杀是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专家表示,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的成长变化阶段,一旦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缓解压力,容易发展为抑郁症。
南京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医师王民洁说,二胎政策放开后,父母带老大来看心理门诊的数量明显增多。最近,王主任门诊就遇到了十三岁的晓洁(化名),被焦急的父母送到医院来时,晓洁的手腕上已经有几道明显的刀痕。
王主任询问后了解到,晓洁一家来自外省,家境殷实,父母都在江苏做生意,上初一的晓洁独自在老家一所寄宿学校念书。三年前,父母又添了个“小二子”,晓洁对弟弟特别排斥。在学校时,虽然晓洁每天都要和父母视频,但是父母发现,孩子和自己对话变得越来越不耐烦了。
王民洁主任告诉记者,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特别大,晓洁就是特别典型的案例,一方面,她认为父母把更多的关心给了弟弟;另一方面,正处青春期的她,生活环境又发生改变,父母不在身边,自己无法适应新的环境。
孩子抑郁表现多样
家长要多关心
王民洁告诉记者,青少年的抑郁和成人抑郁的表现形式不一样,成人抑郁往往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而孩子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表现,如学龄前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违拗、攻击或退缩行为;小学生出现不愿上学、成绩下降、躯体不适等行为;青少年期女孩更容易出现进食障碍、男孩会出现躯体攻击、自杀念头、酒精的使用、反社会行为,如偷窃撒谎等一些行为。
“当这些孩子表现烦躁、发脾气时,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很多家长都以为是孩子逆反,或者是‘作\’。”王民洁主任表示,等到孩子的症状影响到学习,或者脾气特别暴躁,甚至出现自伤行为时,家长才会想到带孩子看心理医生。据了解,每年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中心,有两三千名青少年因出现抑郁、烦躁等不良情绪来就诊。
用您一分钟
挽救一个生命
每年9月10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共同确定的“世界预防自杀日”。今年的主题是:“用您一分钟,挽救一个生命”。
南京危机干预中心专家说,作为社会一份子,我们有责任去找到那些可能正在自杀中挣扎的人,与他们保持联系,并鼓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和节奏讲述其故事。提供温柔的支持话语,并以非评判的方式倾听,可以帮助他们改变现状。生命是珍贵的,有时也是不稳定的。如果有人能花上一分钟,就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
专家表示,想自杀的人可能会在自杀前数天、数星期或数月有以下的征状:表示自己一事无成、没有希望或感到绝望;感到极度挫败、羞耻或内疚;曾经写出或说出想自杀;谈及“死亡”、“离开”及在不寻常情况下说“再见”;将至爱的物品送走;避开朋友或亲人、不想和人沟通或希望独处;性格或仪容剧变;作出一些失去理性或怪异的行为;情绪反复不定,由沮丧或低落变得异常平静开心等,如果身边有抑郁情绪的人群出现这些表现,就要引起重视。据新华网
新闻推荐
歪曲国家“***”政策 非法获利22亿余元 “善心汇”主犯张天明被捕
记者从公安部获悉,日前,经湖南省永州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永州市公安机关以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依法对深圳市善心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张天明等多名主要犯罪嫌疑人执行逮捕。同时,经检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