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正值各大高校开学季,大学生们的消费状况再度引发关注。学生的开学消费层次逐渐升级,除了动辄上万的手机、笔记本等电子产品外,不少新生还在宿舍购买了迷你冰箱、洗衣机等家电。而对于每个月父母该给多少生活费,不少大学生则纷纷诉苦,认为自己的生活费不够或是刚刚够。
浦发银行关于大学生信贷信用的调研显示,近六成的学生有意愿或使用过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近三成的学生有意愿或使用过信用卡。
北京某高校大二学生付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自己每月有2000元生活费,按照每天30元的伙食标准,吃饭要花掉900元,水果及零食每个月要300元,手机话费100元,公共交通费用50元。因为加入了校学生会,每个月都有两三次部门聚餐,每个月至少需200元。“这样算下来每个月只剩不到500元,但是我不可能每一餐都吃食堂,有时候也会点个外卖或者跟朋友出去吃点好的,另外还要买衣服、买化妆品,偶尔还要跟朋友出去看电影、旅游,根本就不够。”付佳说道。
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曾对全国1250名大学生进行过调查,40.88%的受访大学生表示每月生活费在1000元至1500元,29.44%的受访大学生每月生活费在1500元至2000元。每月生活费在2000元以上的占19.84%,不足1000元的占9.84%。尽管生活费数额不同,但调查显示,超七成受访大学生都曾经历过“生活费不够用”的窘境。
越来越多大学生选择提前消费,使得校园网贷、分期购买等方式越来越普遍,而校园贷的野蛮生长以及裸贷、暴力催收等事件却层出不穷,使校园贷成为了“校园害”。
2016年4月13日,教育部办公厅联合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加大不良网络借贷监管力度,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今年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并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
同时,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进入校园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监管部门应联合各方力量,加强整治,及时纠偏。
教育部财务司司长赵建军认为,为什么学生借了钱之后会陷入校园贷陷阱,是因为未来要偿还的利息很高很多所谓的网络平台机构,在宣传方面做了虚假的宣传告诉学生这个贷款很方便,很便宜。学生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金融知识还不是很丰富,去借了贷款,最终却成了高利贷,利滚利,不少学生都处于还不起的状态。
“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我们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不少银行已经开办了这项业务。同时,我们还要求各高校加强对学生金融知识的教育,加强不良校园贷的警示教育,引导学生不要上当受骗。”赵建军表示。事实上,多家银行机构也正在进入校园,以填补校园贷退出之后的空白。为了引导并满足大学生的融资需求,今年5月,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就推出了国内首款银行校园贷产品———“金蜜蜂校园快贷”,授信额度在1000元至50000元之间,可全额提现,在年内随借随还,按使用天数计算利息,日利息为万分之一点五,这一利率要低于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而除了建设银行外,中国银行、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也陆续推出了针对大学生的金融信贷产品,以此满足大学生群体的金融服务需求。据《中国商报
新闻推荐
9月9日,河南郑州登封市警方抓获一个“史上最悲催小偷”:不仅自己偷来的东西被偷,自己作案时的所骑电动车也被偷,更悲催的是,在作案后不到四个小时就被警方抓获。据登封市公安局向澎湃新闻通报,9月9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