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
长久以来,共享经济作为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创新创业项目,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推崇。比如,共享单车聚焦城市交通的“最后一公里”,让公共自行车从“两点一线”解放出来。据统计,2015年我国已有超过5亿人参与到共享经济当中,产生了近2万亿元的市场规模。可见,伴随着庞大存量资源的盘活和平台化商业模式的出现,共享经济拥有更大的潜力和未来,也会引来资本与市场更多的遐想。
不过,在“共享经济”的诸多商业模式给大家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不文明现象,比如给无数人出行带来方便的“共享单车”,就频频遭遇私自加锁、人为破坏、乱停乱放等不利处境,而且遭遇人为破坏和被偷等案也越来越多。这些人为了一己私欲,将好好的单车弄坏,其所承载的共享理念也消失殆尽。这些人的做法不仅损害了其他市民的正当权益,也已触犯了法律。尽管有着这些问题,认真思考如何充分用好闲置资源,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社会运行成本,在创新中找到一条适合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创造更大价值、最终惠及民生的发展之路,仍然是有关部门当前必须考虑的问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的《关于促进分享经济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提出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原则,鼓励共享经济在试错中逐步走向成熟。但包容审慎不等于放任不管,对已经出现的因“共抢”导致过剩的苗头,各地各部门尤其需要及时加以引导。针对当前的现状,相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对“共享单车”企业及使用者的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文明是有一个制度型塑与行为引导的过程,“共享单车”出现一些不文明现象在某种意义上实属正常,而首要的就是行政部门方面“从我做起”,如果等到“共享单车”越来越多、乱象大面积上演的时候才重视恐怕会积重难返;其次作为“共享单车”企业,要解决“成长的烦恼”,应当拿出管理智慧,从发展过程中已经碰到的问题上汲取教训,需合理设计用户管理规范,约定违规使用行为需承担的惩戒责任,拿出信用扣分、提高违规者用车费用等惩戒措施;最后,作为“共享单车”使用者而言,“共享单车”以低成本、低碳、绿色给市民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不论是为他人着想还是为单车着想,首先无论单车是不是自己的都应该爱惜单车,就乱停乱放这种行为来说,虽然对自身没有大的影响,但却给别人造成了不方便,给市容、交通造成了不方便。而倘若人人如此,自己也将成为受害者。
共享经济方兴未艾,需要足够耐心与智慧去培育、去引导。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只有共同参与、协同合作,才能推动共享经济良性发展。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6月以来,城东新区派出所针对非法传销活动,采取多项措施重拳严打。截至目前,共清查传销窝点20余处,处理传销头目30余名,教育遣返传销人员120多名。深入开展摸排。城东新区派出所地处城乡接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