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在许多人看来,能够洗一个暖乎乎的热水澡是一件很快意的事情。洗澡好处多多,除了可以清洁卫生、消除疲劳,还可以舒筋活血、改善睡眠、提高皮肤的新陈代谢。不过,医学专家提醒, 冬天洗澡莫入下面五个误区。
误区1:热水泡澡时间过长
冬季天气寒冷,大家都喜欢舒服地泡在热水中,舍不得离开。但这不是什么好习惯, 泡澡时间过长,会使皮肤表面失去油脂保护,从而产生干燥瘙痒等症状,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等情况。此外,长时间泡澡,人易疲劳,易引起心脏缺血、缺氧,致使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甚至诱发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
建议:洗澡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以内,高龄老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多不超过20分钟。
误区2:洗澡水温越高越好
寒冷的天气,很多人喜欢用很热的水洗澡,其实洗澡水温过高,会让你的皮肤“苦不堪言”。它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干燥的程度。同时,过高的温度还会增加心脏负担,因为全身皮肤血管明显扩张,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肤,会使心脏缺血缺氧。
建议:洗澡时水温与体温接近为宜。
误区3:用清洁能力特别强的浴液
冬季皮肤本就干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洁能力特别强的浴液,会加重损害皮肤的保护层,加重皮肤问题。冬季洗澡时,宜选择性质温和的沐浴用品,以避免对于肌肤造成过度刺激。
建议:沐浴液一定要选择碱性小的,中性的最好。沐浴后最好涂一层可以润肤、保湿的护肤品。
误区4:洗澡过于频繁
很多人认为洗澡越勤,身体才会越干净。但在寒冷的冬天,皮肤比较干燥脆弱,皮肤瘙痒也容易盯上这些“勤洗澡族”。洗澡过勤,会把皮肤表面分泌的油脂及正常寄生在皮肤表面的保护性菌群洗掉,容易伤害到皮肤的角质层,由此导致皮肤瘙痒,皮肤的抵抗力也会减弱,反而容易得病。用力搓洗,也会致使本就脆弱的表皮受损,细菌、真菌趁虚而入,造成皮肤感染。
建议:冬季洗澡次数,以每周1~2次为宜。
误区5:洗澡顺序不讲究
大多数人洗澡先洗头,这是错误的。因为冬季气温低,人体皮肤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脱掉衣服进入浴室后,马上用热水洗头,会让人体调节系统“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到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等种种不适也会随之找上门来, 长期如此,还可能诱发脑血管疾病。
建议:冬天洗澡,应在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温暖后再慢慢往身体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元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自去年12月以来,安居派出所辖区连续发生多起入室盗窃案,案件发生地点比较集中,被盗财物数额过万元,其中某村菜农杨某某家竟前后被盗数次。户主杨某某说,自己以前是养鸭子的,后来改种了蘑菇,村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