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警方展示查扣的仿冒名家印章。□新华社发◤警方展示查扣的仿冒启功书法作品。一件经过全套鉴定流程的名家艺术品,可能只是一个精心营造的骗局。近日,贵州省遵义市公安机关在公安部指挥下,历经半年多时间,成功破获一特大制贩假冒范曾、启功、齐白石等名家书画作品案,摧毁3个犯罪网络,抓获犯罪嫌疑人24名,扣押字画1165幅,查扣涉案资金2600余万元。
三环节运作“洗白”伪字画
2017年初,公安机关接到群众举报称,市场上出现大量仿冒范曾等当代书画名家的作品并流入拍卖市场。一个以张某为首的制贩假冒范曾美术作品的犯罪团伙由此浮出水面。专案组又顺线发现了汪某等人制贩假冒系列名家字画的新线索。经查证,汪某仅2004年以来,就伪造名家字画300余幅,其中伪造徐悲鸿、齐白石等11位名家的87幅作品,经中间人送拍后,成交额超过6000万元。
记者调查发现,造假者逼真的技术、不规范的鉴定方式和拍卖环节的审查漏洞,共同造成了书画交易市场“李鬼”横行的乱象。
在生产环节,一些伪作水平较高,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书画鉴定是伪作“洗白”的关键一环。触目惊心的是,一些专业鉴定人士主动参与造假,让伪作更加真假莫辨。民警介绍,一些制贩假人员骗取不具备鉴定能力的书画家亲属或其他知名人士为伪作题跋、与伪作合影,一定程度上也为假字画的流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外,作为艺术品交易的最后出口,一些拍卖公司在对征集来的作品进行真伪筛查的程序中流于形式,为伪作流入市场打开了缺口。“拍卖公司业务员身上担负着每季几千万征集拍品的任务,并且与工资奖金挂钩,不管卖的是真货假货,佣金也不会少。”嫌疑人汪某说。
须改“九龙治水”监管格局
日益猖獗的假冒字画犯罪行为不仅严重扰乱书画市场秩序,冲击了书画作品的交易及升值空间,甚至案件中发现了用假冒书画作品抵押贷款的情况,给金融领域带来风险。但是,相比高额回报,法律的制裁却显不足。
法律的漏洞也让部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根据拍卖法,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担保责任。因此,即便买家发现买到假字画,也面临维权难。
在艺术品拍卖监管方面,文化、版权、工商等相关执法部门往往只履行登记备案义务,对拍卖公司是否如实备案及其他违规违法行为并没有构成有效监管;而高仿真复印、电脑扫描刻章等制假手段也对相关部门的鉴定查处带来不小的挑战。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进一步加大对制售假冒名人字画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从严从重惩处艺术品制假贩假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呼吁全社会提高著作权保护意识,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要积极维权,发现违法线索要主动举报。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2018年春运即将于2月1日开始,为期40天,于3月12日结束。记者昨日从南航方面获悉,春运期间南航预计执行航班近75000班次,承运旅客近1150万人次。热门航线将增加航班数据显示,2018年春运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