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露霜汪娟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17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其中,老年保健品成为十大消费维权热点之首。普通的食品、器械、日用品“摇身一变”,具有神奇的保健功效,许多老人心甘情愿高价购买。(1月18日《人民日报》)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少老年人越来越注重养生。他们为追求健康长寿争相购买保健品,可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浪费了大量钱财。老年人群成为保健品乱象的“重灾区”,其上当受骗的新闻全国各地屡见不鲜。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缺乏亲情关怀的老人防范意识弱,给违法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二是相关部门对保健品审批不严,一些问题保健品得以流入市场;三是保健品企业的营销人员采取“温情攻势”与老人拉近关系,通过虚假、夸大的语言,以及举办健康讲座、赠送药物、免费义诊等方式,引诱老人购买保健品。
如何治理保健品乱象?笔者建议,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典型案例,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发放宣传资料,发布消费警示,引导老年人科学就医。同时,工商、药监等部门要加强行业监管,严守保健品准入门槛,加大对非法经营、虚假宣传、牟取暴利的不法分子的惩处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
除此之外,子女要多关心、陪伴父母,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需求,多给他们普及保健知识,帮助老人理性消费,毕竟子女的关爱才是老人最好的“保健品”。
新闻推荐
1月23日,备受全国关注的“电梯劝烟猝死案”在河南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驻经开区综合审判庭二审公开宣判。据(2017)豫01民终14848号判决书,法院驳回了死者家属田女士的诉讼请求,一审中判决杨先生补偿田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