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在保障学生平等权益方面明确规定要实行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然而,近日,对2004名受访者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75.2%的受访者身边的初中学校有“实验班”“尖子班”等变相重点班。(1月23日《中国青年报》)
重点班“换了个马甲”继续存在,同样背离了教育公平,会对非重点班学生的学习和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对这一乱象,也要有办法治。只有在阳光下编班,才能防止教育公平走样。笔者认为,如果各学校在编班过程中,邀请相关人员参加,比如,教育主管部门代表、人大代表、媒体代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等,即使重点班变再多花样,也逃不过监督者眼睛。当然,整个过程也要有公开和完善的程序。冯海宁
新闻推荐
“绝大多数资金进了‘池\’就很难追查”第三方支付变脸诈骗“洗钱池”
“拦截的资金只是一部分,绝大多数资金进了‘池\’就很难追查。”深圳市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负责人王征途说。记者近期在北京、广东、浙江、河南等地调研发现,因使用便捷、作案隐蔽等特点,一些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