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有消息称80后创业标杆人物茅侃侃过世,终年34岁。媒体从可靠信源确认,茅侃侃在家中开煤气自杀,家人发现时已去世,未留下遗书。茅侃侃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批少年CEO,年仅21岁就担任了开发真人实景数字游戏的MaJoy公司的总裁。尽管他在近年来很少登上媒体头条,但他的离世还是让许多曾经的关注者叹息不已。
茅侃侃的高光时刻,是11年前与泡泡网的李想、康盛创想的戴志康、Mysee的高燃一同登上央视《对话》栏目的时候。这四名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少年,因为都走上了创业的道路而被邀请到央视做节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也是《对话》栏目的巅峰时期。登上节目之后的茅侃侃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但创业事业却称不上成功。
11年前,中国的互联网人口还没有过亿,互联网创业还只是非常小众的事情。当时的80后就像如今的00后,他们踏入互联网创业圈本身就已经是一个爆炸性新闻了。至于他们能否真正立足,这并不是媒体所要关心的,也是媒体无暇追踪的。
茅侃侃只有初中学历,按照最经典的标准来打量他,他做不了父母最喜欢的“乖孩子”、众人羡慕的“好学生”。2000年,17岁的茅侃侃因高一地理会考不及格而退学。但望子成龙的父母却把他带到了四川绵阳科技城的一所重点高中继续上学。不过,他并没有如父母所愿,而是以想工作为理由再次提出退学。
退学的茅侃侃先打工,再创业,演绎了“折腾”的人生。他出生在部队大院,6岁就接触到了电脑并且一发不可收地爱上了编程。茅侃侃14岁便在《大众软件》上发表文章,并自行设计开发软件。15岁时,他成了瀛海威时空最年轻的BBS版主。尽管他跳出了标准化的教育框架,但是计算机赋予了他全新的能力,也正是凭着这种能力,他走上了创业之路。
但在很多年后,茅侃侃对媒体说:“我的性格不适合创业。我不是一个会管理的人。”这当然是茅侃侃品尝了创业的无比艰辛之后的肺腑感言。茅侃侃的感言像极了钱钟书先生的一句名言:“我们总是把自己的创作冲动当成了创作天赋。”或许,茅侃侃意识到了自己也把当年的创业冲动当成了创业天赋。
然而,顶着80后创业标杆的茅侃侃似乎形成了路径依赖,每结束一段创业经历之后,他还是继续开启另一段创业生涯。从数字游戏到移动医疗,从GTV到万家电竞,行业在变幻,游戏规则也在变化,茅侃侃过得并不顺利。他从MaJoy公司辞职之后,有了严重的抑郁症,他还写过《像恋爱一样去工作》、《在那西天取经的路上》两本反思人生历程的书。
之后,他又继续创业,一直到2017年,他走入自己事业和人生的最低谷:公司濒临破产、60名员工申请仲裁、抵押车房借款。当然,茅侃侃自杀的原因我们注定无法知晓了。尽管很多媒体都认为创业低谷是导致他自杀的原因,但创业失败的人比创业成功的人多很多,并不是每一个人都会自杀。自杀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与当事人的大环境、小情境和个人性格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当年与茅侃侃齐名的创业家李想,在茅侃侃离世后发微博说:“生活中,他永远是第一个出来帮朋友扛事的人,没有目的,不求回报;创业中,他背负了所有属于他以及完全不属于他的全部责任。”创业就是一场不能停歇的战役,茅侃侃无疑是勇敢的。在媒体、技术和时代的“加持”下,相比其他人,茅侃侃很早就登上了互联网创业的历史舞台。但是,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即使那些看起来很适合创业的人,也未必真的适合。
文/南都
新闻推荐
不久前,笔者随交警到运输公司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当天的主题就是让驾驶员观看大队制作的《可怕的酒驾》专题片。酒驾案例中的当事人都是辖区人,他们酒驾前后的变化身边人都看在眼里,这种震撼比任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