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荒凉病 在时代喧杂中失去精神归属地

来源:济南时报 2018-01-28 14:19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江丹

近日,著名作家张炜的最新小说《艾约堡秘史》出版上架。新作中,张炜用属于他的独特语言描述和审视当下,思考人性风度尊严,表达他在这个时代的立场态度。我们或许并未像故事里的男主人公一样站在财富之巅,但我们可能有着跟他一样的困惑和迷茫。

“荒凉病”与“鸿门宴”

艾约堡是一处在山包下面挖建的私邸,恢弘而且神秘,它的主人淳于宝册在这里饮食起居,招待宴请。

淳于宝册掌控着一个庞大的财富帝国——狸金集团,“实力及规模当在数省区之首,产业分布海内外,囊括矿山、钢铁、房产、远洋、水泥、造纸、运输、医药、金融……真正的巨无霸”。

蛹儿替淳于宝册管理艾约堡,也是淳于宝册的爱慕者,她美艳不可方物,以至于她曾经的男朋友和丈夫都想要把她关起来才能有安全感。

财富、美女,人生两大欲念,对淳于宝册来说都已经是现实,可在这样的繁华热闹里,他却患有一种“荒凉病”。它随秋风而至,“来势汹汹无可抵挡”,平时如熊似豹的淳于宝册,精神全部垮掉,他会连续几天于凌晨爬起,在他的艾约堡王国里四处游走,或者怔怔地坐一个多小时,“起身时仿佛变成了八十多岁的老人,臃肿虚弱,腿突然拖起来”。白天的大部分时间,淳于宝册都在昏睡,“偶尔醒来衣衫不整地出门,呼叫一些陌生的名字。没人敢与他对视”。

病症持续一个多月后,淳于宝册从潦草和昏睡中清醒过来,他和他的艾约堡又恢复往日的勃勃生机。艾约堡里没有人知道“荒凉病”为何来,如何走,只把它当作每年一次的一场严酷的战役。

这一天,淳于宝册要在艾约堡并不常用的一间西餐厅宴请两位重要客人,还要求蛹儿穿上她最好的衣服作陪。客人乘坐一辆破旧的蓝色出租车到来,其中男子光脚穿着不合季节的黑色人造革凉鞋,女子背着一只带子长得别扭的挎包。他们朴素得“好像刚刚从田野上跋涉而来”,与艾约堡的金碧辉煌格格不入,却未因此而有任何的拘谨,他们坦然自如,忐忑慌乱的反而是发起这场“鸿门宴”的淳于宝册。他发现,自己刻意彰显的财富和美色,对这两个人毫无作用。

男子叫吴沙原,一直和村民们守护着他们的小渔村矶滩角。女子叫欧驼兰,是长期住在矶滩角研究那里拉网号子的民俗学家。对这两个人来说,比起物质诱惑,他们的内心有更重要的坚守和更值得的追求。他们像是一面镜子,让淳于宝册意识到自己“荒凉病”的根源——丢失了最自在、最踏实的精神归属地。

中国当下巨富群体写起来很难

“我那天从海边草寮回来时突然明白,自己流浪了十一年,原来一直在找一条回家的路。那些油印刊物和书全丢在路上了,这也是我迷路的原因……今晚我仿佛品尝了胜利的甜蜜,也再次嗅到了一丝血腥。可我生命的底色是仁慈的,有太多爱,也有太多恨。我将为自己任何一点残忍付出代价,自谴至死,最后煎熬在风烛残年里……”淳于宝册在一封信里倾吐心中的隐秘。收信人是李音,已经故去,在淳于宝册贫苦的童年和少年,他是一束温暖明亮的光。

狸金集团的高管们希望淳于宝册能够带领他们再下一城,将小渔村矶滩角收入囊中,让狸金从此拥有自己的黄金海岸,可淳于宝册却在对付这个小渔村的过程中对自己产生质疑,他意识到自己在后来的事业追逐中迷路了,纵然建立了庞大的财富帝国,心却无处安放,不仅“荒凉”,而且不安。

《艾约堡秘史》腰封上的宣传文案如是写道:“一位巨富以良心对财富的清算,一个勇者以坚守对失败的决战,一位女神以渔歌对流行的抵抗,一个白领以爱情对欲念的反叛。”这4位显然就是小说里的淳于宝册、吴沙原、欧驼兰和蛹儿。在新作里,张炜借吴沙原、欧驼兰和蛹儿表达理想,而淳于宝册身上则是对当下社会问题的审视和反思。

淳于宝册身上带有中国当下巨富群体的影子。在《艾约堡秘史》的新书发布会上,作者张炜坦言,对于这个群体,他写起来很难。“要写更大的巨富,我一直做这方面的准备。阅读了很多这方面的书,并接触了一些所谓财经方面的人,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生活、爱情乃至家庭和睦等细节,这是很复杂的情况。”张炜说。

张炜认为,在读者那里,企业家和企业家的爱情已经概念化了,就像大量的影视、小说中塑造的那样,有现成的一套体系和模式,因此,对于文学要求非常高的那部分纯文学作家而言,这几乎是不碰的,“大量写企业家的爱情,对不起,那是一种自杀行为,太危险了。如果你找不到自己的语言和个人经验,写这样一个主题非常苦难”。

“谁能写当下的企业和爱情,个人表述、概念化的词语,全都要粉碎了,要拿出你自己的表述。我就是带着这样的恐惧、谨慎去寻找自己的语言,走入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和自己,这个意义太重了。”张炜说。

失去什么,拾起什么

作家显然意不在描绘中国巨富群体的生活状态,而是由此表达一个作家对社会和人性的思索。张炜说,前年,他在一所学校讲读陶渊明的几个感受。何为风度,何为尊严,陶渊明为这些东西纠缠了一辈子,而我们要活得好,还要有尊严,他觉得很难。

“有了钱,有了权,有了地位,有些东西你不相信,我就想把敏感的东西调过来,让他重新相信爱情,相信正义可以有,尊严可以讲。这样一部书,在社会层面当然很冒风险,但冒风险最大的还是语言和技术。”张炜在新书发布会上坦言。

这或许也是张炜在《艾约堡秘史》里要表达的态度。作为一个写作者,张炜从未放弃通过作品发声,他一直认为立场对于时代和生活是需要的甚至必要的。2005年,张炜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就如是说道:“在如此众声喧哗与知识爆炸的时代,普遍怀疑和虚无主义流行的时代,最需要的是一个立场,一个对大地、对世界、对生活本身的忠诚的立场。文学和写作会使人不断地努力保持这一忠诚。我的小说能够表达这一态度,散文和评论则更为直接。”

张炜说,他写长篇作品,没有一部的酝酿期少于15年,“这样的长篇出来以后,它是有重量的”。《艾约堡秘史》同样如此,它始于张炜1988年的思考。张炜介绍,他十几岁时认识一位文艺青年,对方写了大概七八百万字的稿子,一篇都没有发表,那时候他们彻夜谈文学。1988年的时候,他们又偶然相遇了,彼时对方已经成了一个老板。张炜问他,以前写的那些作品怎么办,以后还写不写?他说,他有的是钱,他把过去写的东西用小牛皮烫金的书封包起来,以后还要写一点。“那个文学雄心,我觉得这个人对我是有吸引力、有魅力的人,超出了一般化的老板的抱负。”张炜说。

在《艾约堡秘史》里,淳于宝册也曾梦想成为一位大作家,他也写很多书,用小牛皮烫金的书封包起来,就在这个梦想几乎要被遗忘的时候,他碰见了一直坚持内心追求的学者欧驼兰,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又该拾起什么。

“我坐在这里想,也许自己这辈子全弄错了。我该和你打理这家小店,守着它过一辈子。我们都嗜读,这么多书,该满足了。不过我也要把你锁在楼上,这事儿千万马虎不得……”淳于宝册对他身边的蛹儿说。

新闻推荐

“大喇叭”妈妈

小记者潭中二小四年级(1)班陈砚新一说起我妈妈,首先让我想到的就是她那大得连屋顶都能震飞的嗓门,那可真是太可怕了,简直就是个行走的扩音“大喇叭”。听,早上天还没亮,我还没有起床,“大喇叭”就开始广...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游戏的道理2018-01-27 00:00
评论:(荒凉病 在时代喧杂中失去精神归属地)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