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对本市食品安全的满意度出炉,标准分70分,上海实得76.1分。
上海两会期间,《2017年食品安全白皮书》公布。这份2017年上海食品安全体检单显示:2017年,上海各类食品监测总体合格率为97.5%;年食品抽检数达到10件/千人;市民食品安全知识知晓率得分为82.5分。
《白皮书》显示,全年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3起,中毒人数142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59例/10万人口,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全市食品安全总体状况继续保持有序、可控、稳中向好的态势。
食品类投诉同比增两成
2017年,上海食品类投诉同比增两成,仅一半查实。
《白皮书》显示,2017年,上海全市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共接到食品类投诉、举报和咨询130699件,同比增加22.2%,按时答复率100%,举报案件查实率50.2%,年内办结率96.0%,平均办结时间20天。
投诉举报反映前五类的食品为:一是餐饮食品,主要是投诉就餐后不适、餐饮店卫生情况差、菜品内有异物或变质等,举报餐饮店无证从事餐饮服务、控烟不力等。
二是肉制品,主要是投诉肉制品变质或有异物、包装标识不符合规定,举报无证经营肉类、无证加工肉制品、销售未经检验检疫肉类等。
三是粮食加工品,主要是投诉粮食加工品内有异物或变质、食用后不适等,举报无证制售早点等。
四是食用农产品,主要是投诉农产品变质、食用后不适,举报无证制售农产品等。
五是糕点,主要是投诉糕点变质、有异物、过期、涉嫌使用非普通食品原料等,举报无证经营糕点、无证加工糕点等。
集体性食物中毒3起
2017年,上海共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3起,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017年上海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3起,中毒人数142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59例/10万人口,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分别下降57.1%、75.0%和37.9%,中毒发生率继续保持较低水平,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从中毒发生时间分析,3起食物中毒分别发生于1月、7月及10月。从中毒肇事单位分析,2起肇事单位为公共餐饮,1起为中央厨房。从中毒致病因素分析,2起为副溶血性弧菌,1起疑似沙门氏菌。
按发生原因分析,1起为从业人员带菌操作污染食品;1起为超出许可核准范围加工即食食品,加工过程中受到交叉污染,配送至门店制作冷加工糕点;1起为食品操作环节交叉污染。
学校腹泻缺课率同比增六成
上海不断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上海卫生计生委以及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在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已覆盖全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具有上海特色的食源性疾病腹泻病例监测的覆盖面,完善了暴发监测、病例监测和溯源调查为一体的综合监测体系。
2017年对135家哨点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开展监测,共收集到腹泻病例18195例,采样7473例,主要检出的致病菌或病毒依次是诺如病毒、副溶血性弧菌、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空肠弯曲菌和志贺氏菌。
同时,通过上海530家药店的计算机信息管理平台,对销量居前10位的治疗腹泻类药物销售情况进行监测,7-8月出现销售高峰。通过“上海市学校因病缺勤监测系统”,全年监测在校学生2.49亿人次;平均日腹泻缺课发生率8.85/10万,同比增加67.1%。
今年基本全部取缔无证餐饮
2018年,上海将基本取缔无证餐饮。
2017年上海有关监管部门以错时监管、飞行检查、交叉互查为主要手段,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等措施,开展日常巡查、监督检查和专项执法检查共计55.2万户次,发现问题企业5.6万户次并予整改和处罚,同比分别上升20%和14%。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统一部署,结合上海实际,各区、各监管部门密切配合,以突出问题为导向,联合开展了“地沟油”治理,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整治,畜禽水产品抗生素、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超标专项整治等23项专项整治。
根据统计,上海全市相关监管部门注销或吊销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证照共计37256张,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6714起,罚没款金额22372.69万元,同比分别增加163.3%、-13.0%、29.1%。本市公安部门侦破危害食品安全的犯罪案件136起,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34人,由检察机关提起诉讼96人,法院一审判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人数44人。
上海市食药监局透露,2018年,上海食品安全建设,将结合城市精细化管理要求和“无违创建”部署,深入开展无证无照食品生产经营治理。上海监管的目标,是全市范围内基本取缔无证餐饮。
市民最担心中毒和变质
在食品安全问题中,上海市民最担心的是中毒和变质。
根据食品抽检结果分析,导致上海食品安全不合格的主要因素是微生物、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非食用物质、重金属、激素/抗生素/植物生产调节剂、标签等其他指标不合格。
从主要食用农产品抽检情况看,上海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保持较高水平。市场销售的部分食用农产品检出禁用农药或限用农药超标,农兽药不合格主要涉及蔬菜、禽肉和鱼虾。如韭菜检出限用农药腐霉利超标,淡水虾检出禁用兽药呋喃西林代谢物,鸡肉检出限用兽药尼卡巴嗪,梭子蟹检出镉。
从生产加工环节抽检情况看,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微生物、一般理化指标和食品添加剂,说明本市食品生产环节卫生规范和产品生产过程控制仍存在一定问题。
据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关于《上海市民食品知识知晓程度调查报告(2017年度)》反映的情况看:被调查市民最担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列前三位的分别是“食物中毒”(57.0%,同比上升35.4%)、“变质食品”(49.5%,同比上升4.9个百分点)和“蔬菜中农药残留”(40.0%,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上海市食药监局告诉澎湃新闻记者,2018年,上海将继续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建设市民满意的食品安全城市,这是全国第一个整市创建的案例。
新闻推荐
男子驾车差点发生刮蹭事故,遭到自称是“公安局领导”的人恐吓,对方不时摆弄着“手枪”和“手铐”,企图勒索钱财,还威胁要拘留他。近日,大连庄河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接到张某报案称:其于2017年12月31日晚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