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佳节临近,不少家庭已着手准备年夜饭。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饭店吃这顿最重要的团圆饭。饭店年夜饭的市场越来越大,但商家似乎越来越“任性”了。苛刻条件包括限定最低消费、强收服务费、收取高额押金等。不少消费者吐槽说“年夜饭瞬间变成了年夜烦”,消费者拥有的只是“零选择权”。
吃年夜饭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一家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甚是美哉。随着人们思想的转变,从自己做年夜饭到去饭店订家宴,再到如今重新回归家庭,预约厨师上门制作家宴等等,年夜饭的形式也实现了多元化。年夜饭市场的红火,一方面减轻了在家里做饭的劳烦;另一方面也为餐饮市场注入了新活力。可以说,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但年夜饭市场中存在的或明或暗的规则,也让人难以吃得放心、开心。比如,据记者随机调查了北京20家饭店的年夜饭预订情况,发现有5家饭店设置了最低消费额度,还有一些饭店通过固定价位的套餐等形式限定包间消费金额,涉嫌变相设置最低消费等等。这样的消费套路,若真不幸让消费者碰上,的确会不痛快。
商家这些“心机”其目的就是为了“利”。不过,一则不顾法律的约束;二则不顾消费者的体验。即便消费者忍气吞声,不屑于与商家计较,对于商家自身而言,可想过商业道德?更何况,这些限时吃饭最低消费等套路,虽能助力商家在春节消费季赢得个盆满钵溢,输掉了口碑可值当?所以,对于餐饮企业而言,发年夜饭的财,贵在有道。
其实,2014年11月1日实施的《餐饮业经营管理办法(试行)》明确禁止餐饮经营者设置最低消费,违规者面临最高3万元的罚款。那么现实中,又有多少餐饮企业因此得到处罚了呢?所以,让商家中规中矩做生意,不欺客,监管部门须切实履行起监管职责,敦促饭店守法经营,更须让法律真正“亮剑”,如此,才能消弭年夜饭市场中的乱象。
同时,让法律成为一把“利剑”,一方面,需要消费者善于使用,尤其是,面对一些不合法不合规的“霸王条款”,不仅需要坚决给予抵制,更须善于并勇于依法维权;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大违法成本,让违法成本远高于违法收益,从而既使不法商家得到依法打击,更能够起到强烈的威慑作用;再者,更要对守法商家给予法律保护,让守法诚信商家不吃亏。□杨玉龙
新闻推荐
2月1日,7次进行伤情鉴定、两进两出看守所、最终被法院撤诉的刘素霞向河南省周口市人民检察院提出国家赔偿的复议申请。2016年3月15日,刘素霞因琐事跟邻居吴某某(化名)一家发生冲突,随后吴某某以手臂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