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加分政策涉及到千千万万考生及其家庭的利益,因而一直以来颇受社会关注。我国的加分类型分为照顾性加分和鼓励性加分两种,前者包括少数民族考生、烈士子女等,后者则指特长突出或做出卓越贡献的考生,如体育、艺术特长生等。但越来越多的事例表明,由于加分制度设计不够严密,对权力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加分政策在执行时极容易走样,本来为了体现公平的制度,异化成了权钱交易的腐败通道,反而严重损害了其他考生的正当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要逐步压缩特长生招生规模,直至2020年前取消各类特长生招生;继续清理和规范中考加分项目,尚未全面取消体育、艺术等加分项目的地方,要从2018年初中起始年级开始执行。
高考加分乱象向来多有媒体报道,尤其是体育特长,有的地方只要按价交钱就能买到国家级运动员证,曾有报道披露,河南一个普通高中的体优生居然占了全省的十分之一,一个年级竟有74名国家二级运动员,这就属于有恃无恐了。而相比高考,中考由于关注度稍低,其加分乱象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取消特长加分既是高考的改革方向,也是中考的改革方向,从之前的奥赛,到现在的特长,取消加分的确是一种进步,这些改变给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就是中高考改革越来越朝着公平、干净的方向前行。
当然,取消特长加分不应该意味着与素质教育的背离,不应该成为考试和家长借此剥夺学生兴趣爱好的理由,从而再一次深陷“唯分数论”的魔咒。因此,除了取消有伤公平的特长加分,更好的改革方向还应该尽可能削弱一次考试的绝对性和决定作用,让“一考定终身”变成“多考定成绩”,并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根据学生兴趣选择考试科目。比如,除了语、数、外必考科目,学生可以从地理、历史、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选择自己喜爱和擅长的科目进行“组合”,如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和心理负担,也为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兴趣爱好的培养扩充了空间。
其实,任何制度都不是一层不变的,选拔人才的标准也不是只有一个角度。犹记得曾有考生因为高考前见义勇为受伤,无法参加考试,但事后几所大学先后向其伸出橄榄枝,准许见义勇为者免试入学,在这里,“见义勇为”变成了选拨人才的标准,而且这种标准比一张试卷的门槛更高,所测试出的个人素质更加宝贵。中考录取也应该本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宗旨,不错失任何一个优秀的学生,而优秀的标准不应只有分数。
人们经常呼吁考试改革、教育改革,但考试制度的改革,其复杂性和艰难程度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但无论如何,我们都看到它正在朝着令人期待的方向迈进,未来还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耐心和信心,更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共同维护考试的公平正义。
■本报评论员 扈宏毅
从之前的奥赛,到现在的特长,取消加分的确是一种进步,这些改变给出了一个明确信号,就是中高考改革越来越朝着公平、干净的方向前行。
新闻推荐
两名男子在沈阳站附近某饭店吃饭过程中,见店内仅有老板娘及一名女厨师,心生歹意,借结账之机,持刀威逼老板娘及厨师实施抢劫……近日,辽宁沈阳警方成功侦破一起发案于十年之前的“2008.7.29”抢劫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