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每一个人、每一天,我们都在扮演着这个角色。小到一桌饭,一次购物,大到买房买车,我们的生活总是围绕着各种消费活动。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消费者,但是在我们日常不断开展的消费活动中,却经常遭受到不愉快的经历。去餐厅订包间被要求最低消费、收取开瓶费、网上购物遭遇假货困扰而投诉无门;互联网理财遭遇人去楼空的绝望困境;本来是图方便买的车却因为质量问题被四处推诿、求助无门;新买的房屋就遭遇质量困境,物业、开发商互相推诿……消费潜规则、各种花样翻新的侵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不但刷新着我们的底线。
面对诸多消费陷阱,面对投诉无门、解决无望的困境,我们不再冷漠以对,为消费者发声,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面对即将到来的2018年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本报将联合权威部门、媒体、企业等,携手为您打造一片干净的消费环境。
即日起,本报开辟投诉平台电话,助你维权。如果您购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遭遇到网络欺诈,或者您深知行业潜规则、亲历过消费黑幕,请告诉我们。房地产、家居、网购、汽车、教育、餐饮食品、医疗、旅游、家电通讯、金融保险、快递等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领域都将成为我们报道的对象。我们将与您一起,携手面对这些不法侵害,用媒体的话语权为您呐喊,帮助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我们还承诺:将在保护您合法权益的同时,充分保护您的个人隐私,并对于您提供的线索进行深入调查,力求披露事实真相。记者韩龙
新闻推荐
据报道,最高检日前印发《人民检察院强制医疗决定程序监督工作规定》(下称《规定》),要求坚决防止和纠正犯罪嫌疑人“假冒精神病人”逃脱法律制裁,以及普通人“被精神病”而错误强制医疗。强制医疗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