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驱散迷雾的那道光

来源:黄山晨刊 2018-03-01 14:16   https://www.yybnet.net/

不久前,澎湃新闻出了一篇文章《10年前,14岁的她以性侵等罪名把全家送进监狱,然后失踪了……》。该文以春秋笔法暗示读者,汤兰兰撒了弥天大谎,她的“失踪”是“心中有鬼”。

这篇报道让我想起之前被推到风口浪尖的彭宇案,当年媒体的新闻标题大体是“扶人却被判撞人赔钱南京小伙好心没好报”、“男子搀扶摔倒老太反成被告判赔4万”……网络上的热帖几乎一边倒地认定彭宇不曾撞人。在此后五年,每每有见老人跌倒不扶的事发生,彭宇案就会成为道德拷问的靶子。谁知这事出现180度大反转,五年后彭宇自认他确实和老太太发生过碰撞,但可惜真相已被埋没在嘈杂的网络世界。

司法新闻由于它的特殊性易引发公众兴趣,同时人们很容易被媒体信息引导并左右,因而常常波澜迭起。值得庆幸的是,如今公众已不再盲信、盲从,而是有了更多独立思考精神。比如这次的“寻找汤兰兰”事件,天涯有网友呼吁“不要人肉受害女孩”、“质疑汤案存在冤屈的,请拿出你们追求公平,客观,正义的精神来,堂堂正正采访剖析案件中存在的漏洞和疑点,按照正规程序该怎么办就怎么办”,这些舆论漩涡中的理性发声赢得众多支持和点赞,成为主流声音。

电影《城市之光》里,江亚自诩“城市之光”,把新闻舆论中的负面人物作为杀人目标“替天行道”,将舆论审判、舆论执刑付诸行动。江亚不是英雄,是恶魔。警察方木将江亚绳之以法,不光是正邪交战,更是争夺民心之战。

现实世界里,民心之战也在打响。为什么过去司法案件一石激起千层浪,没人愿意听官方澄清?那是因为发生过的冤假错案动摇了公众对司法的信任。为什么现在司法案件新闻报道中,民众的理性思考更多了?因为公众看到了司法体制改革以来的成果。说到底,公众对司法的尊重从哪里来?从一个又一个的铁案中来。一个个案件、一份份卷宗,如一砖一石,筑起司法公信力的巍峨长城。相信有一天,人们在重重迷雾中仰望的方向,不是来无影去无踪的风声,而是象征法律和正义的火把,这也是所有司法人努力的方向!

·吴迟·

新闻推荐

包装老师、推一对一课程:培训机构收费有套路利润可达40%

2月28日,南滨路融侨半岛,金辉广场D馆,与人民(融侨)小学和南开(融侨)中学仅一街之隔,培训机构雇用的人卖力推销。重庆晨报图有人学两年英语花了6万多元,有的中学6年辅导费超10万元……培训机构收费有套路利...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驱散迷雾的那道光)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