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西路社区居民张治邦
一年又一年,正月十五吃汤圆。昨天儿子来送汤圆,大大小小好几包,有黑芝麻、白芝麻、花生等各种馅的,摆了满满一桌子。看着这桌上的汤圆,一件件往事浮现在眼前……
那年元宵节,天很冷,虽说过了雨水,但一场春寒把大地封冻得一片萧瑟。临近下班,天阴晦,还淅淅沥沥地下了小雨。换下工作服,宿舍也顾不上回,借了一辆自行车,便冒着冷嗖嗖的小雨往家赶,因为和母亲说好了,十五这天要回家吃汤圆。
从厂到家有五、六里,不一会儿,便看见了我家后窗传出来那暗淡的灯光。我家不大,五口人挤在一个十几平米的小屋,因为住不开,我便到厂里申请,住了单身宿舍,我原先睡得“吊铺”,便成了两个妹妹的“豪宅”。
对我来说,家是温暖的,每每想到那炕边的锅灶冒出来的烟,便有一种暖在心头的感觉。那时候汤圆需要凭粮票购买,每人还限量,每人半斤,我家能买到两斤半,也足够每人吃上一大碗了。
迈进热气夹着烟气的小屋,看到父亲头朝里,卷缩在炕上躺着,我想可能天不好,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小妹妹拉着我坐在炕沿上。我喊了一声娘,母亲应声出来,说:“冷吧,快暖和暖和,一会儿汤圆就好了。”我喊了父亲一声,他答应着做了起来,说:“回来了?你厂里活儿累,快叫你娘先给你下汤圆吃,吃完早点回宿舍歇歇。”我奇怪,怎么大过节的,这么急着赶我回去?我问大妹妹去哪儿?父亲说不知去哪玩了。小妹妹怯生生的看着我,不敢说话。
母亲一边端上一碗热腾腾的汤圆,一边催着我快吃,也说吃了早点回去,天黑还下着雨,路上不好走。我看着白里透亮的汤圆,飘在浓浓的汤里,心里感到几多怪异。我说爸你先吃,他却说你快吃吧,不用让,吃饱了早点回厂。看着一旁的小妹儿,叫她吃,她也不吃,并麻利的爬上了她的“豪宅”。我心里忐忑不安的吃完这碗特腾腾的汤圆,觉得肚子饱饱的,捎上母亲包好的第二天的饭,就和父母说我要回去了。出门刚上车子没多久,就看见大妹妹的身影一闪,知道她外出回来了,喊了她一声,似乎没听见。
第二天我才知道,母亲叫大妹妹拿着粮票去买汤圆,不小心把粮票弄丢了,来回找了好几遍也没找到,回家后让父亲狠狠地骂了一顿。幸亏邻居金婶从她家里匀出一张粮票,买了半斤汤圆煮给我吃,而两位老人和两个妹妹,却只喝了点给我煮汤圆的汤。每年的元宵节,我便会想起那碗热腾腾的汤圆。
[居民作品]
新闻推荐
晓筱38岁那年才结婚。她和阿峰是网恋加异地恋,阿峰丧偶带一儿子,经济条件一般,这硬件若倒退十年,晓筱爹妈肯定一百个不赞同,豁出老命也要拆散这段只谈感情要啥没啥的姻缘。但面对着眼看奔四的女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