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营建公平消费环境防止“数据伤人”

来源:芜湖日报 2018-03-05 02:43   https://www.yybnet.net/

据《科技日报》2月28日报道,消费者海量的消费信息在购物时被记录下来,这些数据为某些人提供了“便利”——最近,有网友披露了自己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他经常通过某网站订酒店,价格长年保持在380元到400元,而他用朋友的账号查询后发现仅300元上下。此事一经曝光,瞬间转帖破万,网友纷纷吐槽各自“被宰”经历,商家利用大数据“杀熟”的行为正在浮出水面。

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价格歧视,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消费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打出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正常来讲,商家为了增强用户黏性、稳固市场,一般会给老顾客一定优待优惠,因为维护老客户的成本低于拓展新客户,且老客户还可能带来更多新客户资源。

然而,部分网络公司利用大数据“吃定”老顾客后却开始“磨刀霍霍”。比如,一些网约车平台因客户不同而定价不同;某些票务网站对老客户溢价;某些二手车交易平台在客户不知情的情况下为卖家和买家设置不同的入口,进而赚取差价;亚马逊几年前对不同客户进行差别定价引起争议,CEO不得不公开道歉,等等。

这种因人而异、看人下菜碟的行为,与商家日常促销、拓展新用户而推出的优惠活动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常见一些商家在网页或APP及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新客户免首单、新客户下单立减等活动,这是公开的促销,而此番“杀熟”行为则是暗地里偷偷摸摸从老客户钱包里掏钱。如果不是爆料人无意中发现,大多数人还蒙在鼓里。

买的没有卖的精,类似这种看人下菜碟的行为如果在互联网商业平台形成潜规则,则后果严重。

这种做法与大数据发掘运用过程中,消费者和掌握数据的公司处于不对等状态有关:一个是数据的提供者,一个是数据的持有和使用者,前者提供的数据在助力了某些公司发展的同时,回过头来还被用作对付自己的武器,这无疑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伤害。说白了,一些商家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不透明的特点,用代码和算法赚黑钱,欺负消费者不知情。

当前,大数据挖掘与运用正在融入社会的方方面面,已有不少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双赢的实例。然而,其使用一旦超出合理边界,大数据则可能成为图谋不轨者的凶器。对此,我们关心的是,还有多少类似的潜规则在偷偷向我们的钱包“伸黑手”?还有多少技术手段成为暗中助纣为虐的“帮凶”?用什么办法遏制它们?

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作为一种资源,其本身不带有优劣符号,关键在于持有数据的人如何运用。就现实情况来看,大数据隐私挖掘的杀伤力,远远超过了大数据隐私保护所需要的能力。因而,如何营建更安全、更公平的消费环境,防止“数据伤人”,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关系到网络交易和市场秩序的健康发展,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

□ 吴迪

新闻推荐

教育部部长: 将探索依靠社会力量解决“3点半放学”问题

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记者张辛欣、荣启涵)学校下午3点半放学,如何接送孩子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3日经过人民大会堂“部长通道”时表示,教育部将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涉及的相关政策...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营建公平消费环境防止“数据伤人”)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