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读一些几十年前人们互通信息的信笺,词句绵绵,情意真真,那信的末了总不会忘却一番祝福,敬颂钧安、即问近好、敬祝健康、此致敬礼,抑或是春安、冬安、日祺、刻祉……读罢阖信,让心暖暖。
汉字的表意是最丰富的。在《鲁迅杂文书信选》中,就可找到三十种不同的祝福套语,范围扩大些,那就更多了。避免客套的嫌疑,在那短短的字句还是能找出些古朴的情愫。过去的人多喜欢婉转的表达,把沉沉的情藏在文字的深处,单单读是不行的,还需细细地品味,才能察知内在的深情厚谊。
现如今的收藏界流行收藏民国时期信札,读那时的信札,内容和精神是活的,那些信札即使只看字,也比我们高明太多。那些文字是带着体温的,带着一种特殊的时代风韵。
表述太过直白,恐怕是白话文的一大流弊,而纯的古文,又太深奥难懂,所以,那种文白参半的文字成了折中的选择。毕竟是笔墨落于文字,倘尽是些大俗话不免有些无趣而无深意,“文绉”一点也不是不可,但这就要求在文字上有些功夫,既要一般人能理解,还要让人掩卷后有回味的余地。所以,在那一大段一大段家长里短的铺陈后,缀上那古朴的祝福语,就文白和谐,点睛恰当了。
如今人们几乎都不写信了,似乎也将这些旧的东西忘却了。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流行交笔友,我亦未能免俗,寄出去很多的信,也收到些信,虽天南海北,但文字都含着质朴的情怀,它们都被我收藏了起来,成了我记忆里最宝贵的一部分。当然,毕竟那时还小,学识有限,在信的末了写的都是些“向您全家问好”、“祝身体健康”、“祝你进步”、“祝你成功”等等,虽然不是很文雅,但却是真挚无比。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表述,只要情意真切,彼此都能明白的。只不过在通讯发达的今天,那些“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的传说早都成为美好的童话。可是人们,应该还是喜欢这样的等待。想象一下,在某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也以这种方式送给亲朋好友一份惊喜,他们会不会还有怎样的感动呢?
真期待在平淡的某一天收到一封远方的来信,在信的末尾写有深深的祝福,我想,我一定会被感动的。
新闻推荐
他的脸太特别了。顺着脸边的轮廓,有一道海岸线。海水浸泡的部分是黑色,离开海水的部分白一点。大海在孟德辉脸上留下印记,让同行们一眼就能认出,他是碰海的人。孟德辉脸上的“海岸线”。 本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