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问什么,你就直截了当地讲,不用说省委书记说了什么、省长说了什么!”在3月8日上午的黑龙江团开放日上,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委书记张庆伟两次打断一名念稿的官员。(3月8日中国青年报)
文风会风折射干部作风。两次打断念稿,一点面子都不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黑龙江整顿作风的决心。当天,张庆伟直言黑龙江的确存在“有人喜欢找人、找关系、走门子”等作风问题,东北振兴必须“用钢牙啃硬骨头,没有退路”,并向媒体保证“不怕揭丑亮短”。此情况下,打断念稿在情理之中。
被打断的官员在回答提问时为何喜欢念稿,乃至被提醒后还在埋头念?无外乎内、外两个原因。从外因讲,尽管打断念稿现象在现实中并不罕见,但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积弊非一日形成,纠治也非一日之功。
从内因讲,念稿是一种最稳妥、最保险的回答问题的方式。发言稿早已备好,有固定的套路和风格,滴水不漏、无懈可击,不管记者的问题有多突然,只要照本宣科,一般不会节外生枝。对有些问题,若准备不足,不了解情况或不愿公开,生怕说漏嘴,只好借助稿子。
脱稿即兴发言最能体现发言者的态度、学识、水平、谈吐等能力和作风。长篇大论念稿子不难,难的是长话短说。丘吉尔有句名言:“如果给我5分钟,我提前一周准备;如果是20分钟,我提前两天;如果是1小时,我随时可以讲。这个演讲就是属于随时可信口聊的水平。”两会是讲效率的地方,念稿念不出思想火花。
但同时也应看到,一些官员喜欢念稿也和“言多必失”心理有关,担心一时之言被误读或断章取义。所以,改进文风会风的同时,社会也应该理性、全面、善意地对待官员公共场合的一些发言“差错”,鼓励官员敢说、会说、善说,让表达更加及时、高效。 (陈广江)
新闻推荐
近日,澎湃新闻从公安部刑侦局获悉,2017年以来,各地警方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先后返还群众被骗钱款3亿余元。公安部刑侦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愈演愈烈,全社会深恶痛绝。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