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提升审判质效;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预防冤假错案;推出一系列司法为民措施,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
全国两会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少平委员接受记者专访,就人民法院推进司法改革的进展成效,社会关切的热点话题,今后深化改革的重点方向等,进行了回应和解答。
98%以上裁判文书直接签发
司法责任制改革,其实质就是“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让审理者裁判是前提。李少平告诉记者,经过改革,时至今日,98%以上的裁判文书由独任法官、合议庭直接签发。曾经层层审批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没有了层层审批把关,裁判者必须更加优秀才行。一场被称为“啃最难啃的硬骨头”的改革——员额制改革全面推开,最终从全国21万名法官中遴选产生12.2万余名员额法官。
入额法官必须办案、办好案,否则退出员额。李少平透露,最高法已着手制定有关文件,进一步明确员额退出情形和程序,对于司法能力不适应、办案绩效考核不达标的,要求及时退出员额,推动构建员额“有进有出”的常态化运行机制。
手中的权力大了,腐败的机会就多了。一些人担忧,给法官放权后,审判质量难以保证。
李少平坦言,自己也听到了一些类似的声音,说司法责任制后法官的权力大了,对法官的监督弱化了,甚至以此提出要走回头路,重搞审批制。
对于重搞审批制,李少平坚决反对。他说,司法责任制改革从来没有要求放权后弱化监督,相反对法官的监督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改革后,来自当事人、律师,以及人大政协、检察机关乃至社会各界的监督并没有少,同时,法院还加大了司法公开和信息化建设,执行了更加严格的内部监管机制,切实做到放权不放任、监督不缺位。
由裁判者负责,担子重了,职业保障理所应当更加完善。据了解,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所有法院已完成首批入额法官单独职务序列等级确定工作并落实工资待遇,全国2659个法院完成法官等级按期晋升,599个法院完成法官等级择优选升。
李少平说,司法责任制改革后,85%以上法院人员向办案一线集中,法官办案主体地位提高,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制约有效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审判质效稳步提高。
冤假错案发现一起纠正一起
一个错案的负面影响足以摧毁99个公正裁判积累起来的良好形象。纠正防范冤假错案是司法公正的底线。
李少平告诉记者,最高法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依法纠错,发现一起冤假错案,就要坚决纠正一起。同时反思这些冤假错案的成因,更加注重从制度机制上加以完善,及时预防和最大限度避免冤假错案的发生。
近年来,最高法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完善预防冤假错案制度体系,牵头推动《关于办理刑事案件严格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等一系列改革文件的出台。
李少平说,为解决实践中证据标准适用不统一、办案程序不规范等问题,最高法还将重点指导上海等地高院制定常见犯罪证据标准,研究开发证据标准软件。
保障人权、防范冤假错案,律师的作用
不可忽视。最高法大力配合司法部开展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要求各级法院依法保障辩护律师在庭审中的发问、质证、辩论等诉讼权利;充分听取辩护律师辩护意见,注重在裁判文书中加强说理,切实发挥刑事辩护实质作用。
司法为民让群众更有获得感
从立案登记制改革到跨域立案网上立案,从破解执行难到设立最高法巡回法庭杭州互联网法院,近年来,最高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通过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更有安全感、获得感。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李少平告诉记者,2018年,最高会出台一系列司法为民举措,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纠纷化解更迅速更专业。大力弘扬“枫桥经验”,不断健全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针对家事、消费、物业、劳动争议、医疗卫生、旅游等不同领域纠纷特点,开展专业化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继续推进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试点工作,做到一网办理、快速处理。
——诉讼服务更丰富更贴心。进一步深化新时代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国法院普遍推行“分调裁”机制改革,建立全国统一的分调裁平台。积极研发审判智能服务系统,为当事人提供诉讼风险分析、诉前调解建议、类案检索推送、诉讼结果预判等服务,引导当事人对裁判结果形成理性预期。
——司法救助更及时更完善。全面推进国家司法救助工作规范化进程。研究建立强制律师代理申诉制度。建立完善涉法涉诉信访纠错和补正瑕疵机制。
——司法公正更权威更信服。制定发布人民法院裁判文书说理指导意见,引导法官“愿说理”“敢说理”“说好理”的机制。建立全国法院统一的案件信息查询系统,制定审判流程公开业务标准,确保阳光司法,以公开促公正提公信。
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引发社会对新时代深化司法改革的关注和探讨。
李少平解读说,深化这项改革,就是要对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狠抓配套落实,对存在短板的改革举措持续配套补齐,对分散发力的改革举措强化配套协同,对相互关联的改革举措注重配套对接,对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推动配套立法,全面激发改革的“联动效益”和“共生效应”,确保各项改革举措形成整体合力、真正落地见效。
具体而言,要完善司法责任制改革配套措施,完善与责任制改革要求相适应的配套分案机制、审判团队建设机制、专业法官会议机制、信息化监督管理机制、违法审判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公正司法、严格司法、为民司法。
在深化诉讼制度和审判机制改革方面,完善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启动、调查和认定机制,推开刑事速裁和“认罪认罚从宽”试点,扩大小额诉讼、简易程序适用,探索二审案件和执行案件繁简分流,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体系等。
在完善组织体系建设方面,深化跨行政区划法院改革,规范内设机构设置,推进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改完善;在队伍建设方面,完善法官养成机制和逐级遴选机制,健全廉洁司法机制;在深化司法公开方面,完善人民群众有序参与司法、监督司法机制。
李少平说,人民法院还将大力推进智慧法院建设,完善在线立案、在线调解、在线诉讼机制,完善办案业务协同、信息互通共享、类案智能推送机制,建设推广智能辅助办案平台,利用信息科技提升司法生产力。
(据法制日报)
新闻推荐
学前教育如何啃下“硬骨头”、义务教育阶段统编三科教材如何编用、大学生就业创业如何促进……围绕着这些热点话题,教育部新闻办公室最近编写了《2018教育热点问题20问》,进行了详细解读。记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