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校园体育 两种现象背后的青少年体育 □张长河

来源:淮河晨刊 2018-04-03 14:40   https://www.yybnet.net/

“十二岁陡崖”、“高一最强”,两种现象道出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症结。当这两种现象远离青少年,远离校园,“少年强”和“体育强”的底气,自然就在其中

少年强中国强,体育强中国强。青少年体育是“少年强”、“体育强”不可或缺的基石型支撑。对青少年体育的重视,近年来得到了从政策层面到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支持。而青少年体育目前仍存在的两个现象,也值得探讨深思。

一个是“十二岁陡崖”现象。在课余时间参加各种业余体育活动和训练的孩子们,总体数量在12岁会大幅减少,出现一个“陡崖”式下降的现象。究其原因,12岁正是孩子们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年龄,学业的压力是一个方面,青少年体育尚未形成完善的向上通道和发展体系也是一个方面。以北京市的冰球运动为例,这些年打冰球的少年大幅增加,但12岁后就渐渐疏远和“告别赛场”的不在少数。好消息是,北京市正在规划从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校园冰球赛事体系。无疑,这是值得期待的尝试。

另一个现象是“高一最强”。简言之,就是高一学生的体质水平在高中3年处于一个最佳阶段,甚至超过大学生。这个现象的成因也不难解释——体育纳入中考后,学校、家长和学生都必须拿下这个分数。于是初三的孩子也不至于因为升学的压力远离操场。有消息说,针对初三学生的体育课外辅导班也颇为红火,甚至不逊于数学、英语等科目。中考体育杠杆所带来的正向效应,自然在高一展现出来。遗憾的是,高中3年重又进入下降通道的学生体质也在提醒人们,以考试的杠杆去改变学生体质并非治本之策。体育之于青少年成长乃至伴随一生的意义,都不仅是考试所能赋予的。

某种程度上,这两种现象也道出了青少年体育的发展症结。体育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应该处于什么位置,用什么样的形式去推进,最终达到什么样的目标,都需要仔细推敲,并能从身心成长的规律、教育的规律、体育的规律等几方面去叠加探讨,最终形成有效的路径和模式;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甚或手段和目标南辕北辙。这方面,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下滑的青少年体质已足够反思。

值得庆幸的是,青少年体质已渐有止跌之势,青少年体育在校园中的位置和形式也呈上升和多元的态势。当上述两种现象远离青少年,远离校园,“少年强”和“体育强”的底气,自然就在其中。

新闻推荐

疏堵结合 解决乱停车“顽疾”

淮河晨刊热线:针对机动车是否规范停放,淮河晨刊记者实地走访了市区部分人流量和车流量较大的道路。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些主次干道、生活小区、人行道等区域存在车辆乱停放的现象,部分车主随意停车,造成...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狼性与“佛系”2018-04-03 10:01
评论:(◆校园体育 两种现象背后的青少年体育 □张长河)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