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随手拿的名片,竟派上用场助我脱险。”73岁的苏秀清近日和老伙伴们聊起了真实存在的“独居风险”,幸好她及时请来“救兵”,这才化险为夷。
现实生活中,随着城市老街区的逐渐拆迁,不少独居老人搬迁进高楼,真的过起了“孑然一身”的生活,身边没有了熟悉的老街坊,他们关起门来无人可说话,遇上危险也不知向谁求助。在专家看来,独居风险高,应学会用好身边人。
随手拿的名片救了自己
苏秀清感到庆幸。半个月前,苏秀清在小区楼下被推销保健品的年轻小伙子搭讪,因为没有表现出完全拒绝的意思,对方一边跟着她,一边想要说服她买点保健品。到了家门口,小伙子也没有要离开的意思。苏秀清只好开门进屋,没想到小伙子稍一用力就挤进了屋子。苏秀清愣了一下,有些生气的她开始请对方出去,可小伙子仍旧死缠烂打,最后直接说:“奶奶,你买点东西,我也好回单位交差。”
苏秀清心里胆怯,她不敢与对方发生直接冲突,“我儿子住得远,要是出点事情,他一下也赶不过来”。于是,她还是礼貌性地去烧水泡茶,突然她看到水壶旁边放着一张名片,那是她之前去社区做“养老金认证”时,主任随手给她的名片。于是,她趁着烧水的间隙,去厨房打了个电话:“主任,我家里来了个推销保健品的,赖着不走了。”社区居委会主任几分钟后就赶了过来。小伙子见有人上门,立马拿着东西走了。
微信群“报平安”互救
在健康问题的倒逼之下,68岁的陈玉珍才学会了“用人”。
由于女儿外嫁,陈玉珍一直独居。因为有高血压,她经常发生晕倒的情况。一次探望生病的同学,让陈玉珍受到了启发。由于和这位同学交好,每日她都会电话联络,“那天反复打无人接听,后来打给她老伴才知道是意外跌倒”。到了医院,陈玉珍惊奇发现,一些平日来往并不多的同学,反而比她先到一步前来探望,“一问得知,原来她们用微信建了群,早就通了消息。”
回家后,陈玉珍开始寻思在小区建个独居微信群。她先和同单元的邻居通气,建了个互助小群。陈玉珍偶尔血压高犯头晕,就在群里说一声:“请来个人上来陪我半小时。”一次,楼下的李大姐上厕所不小心滑倒,陈玉珍赶紧下去救助。后来,陈玉珍和李姐互留了自家钥匙,“互相探望时,就像回家一样,自己开门进屋。”
新闻推荐
河南省新郑市的一名熊孩子一脚“踢飞”电梯门,孩子妈妈拒绝赔偿,还称物业应该感谢自家儿子。这件事在网络社交平台引发广泛的讨论。大家在声讨熊孩子的同时提醒,“惯子如杀子”。十大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