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奎
面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骗局,今年又有了最新套路。笔者调查发现,推销者为逃避官方打击,开始变换经营场所,通过电话先与老人约定,然后集体前往郊区的观光园,利用封闭的环境,借以销售高价产品。
近年来类似的各种“坑老”骗局时有所闻,如今生活水平的提高,老人们都讲究养生保健,尤其是精神上的健康需求最大。而如今的儿女们都忙于生计,忙于工作,无暇顾及老人的精神需求,关爱缺失,家庭步入“缺氧地带”,以致老人迷恋于“免费健康体验”。
除了投资企业、购买理财产品被骗外,投资养老和购买各种“神药”“保健品”也是老年人被骗最常见的形式。尤其是如今针对老年人的此类经济犯罪和诈骗,作案方式趋于职业化。骗局套路深,而且不断升级新版本,保健品销售战场转移,涉案公司从过去的小作坊、路边店发展到进高级写字楼注册公司。这类公司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严密、齐全,从而导致老年人辨别难度加大。
老人成受骗的重灾区令人反思。一方面,老年人自身受经验、知识、时代变化因素的影响,对新近发生的理财问题、欺诈问题了解较少。另一方面,一些小城市或是农村的老年人,资金来源有限、生活无法得到完善保障,当看到有一个途径可以不依靠子女也能赚钱,于是很轻易就会被诱惑住。
骗术“围猎”老人之所以能得逞,与老龄化社会特质分不开。如专家所说,老人怕的是寂寞和无用感,同样也需要实现自我价值,也正因为子女不明白如何安排父母退休后的生活,才给骗子钻了空子。据报道,在一些保健品公司和收藏品公司的内部,“如何获得老人信任”“研究老人的心理”也成为上岗培训课程。推销员通过口头亲切称呼甚至认干亲等方式,取得老人信任后进而行骗。
由此可见,破解老年骗局“新套路”需要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不断升级关爱新版本。同时有关部门应针对这一现象,予以高度重视,从重从快严厉打击这类诈骗犯罪,从源头上彻底铲除诈骗犯罪的滋生土壤。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柳双)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日前出台方案,从现在开始至6月开展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专项巡查行动,切实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推动问题隐患整治。据悉,市安委会根据工作需要,按行业领域组织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