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昌莲
5月23日,市教委发布《北京市初中升学体育考试过程性考核方案(2018年修订)》方案。方案提出,今年9月1日新升入初一年级的学生将适用新方案,与旧版方案相比,新方案将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纳入过程性考试之中,学业水平成绩在过程性考试成绩中所占比重增至最大。(5月24日《北京青年报》)
中小学生体质不佳,人们已经司空见惯。北京将体质健康成绩计入中考成绩,是对过去“重文轻体”教育方式的反思和纠偏。与此同时,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也令人堪忧。湖南某高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2万本科生体质测试,仅19人达到优秀,2.85%在良好以上,而不及格率占23.05%。
可见,体质“入中考”,更应“入高考”。此前,将体育成绩同大学毕业证挂钩,力助大学生体质的提高,便是一个良好开端。应加大力度,并实行关口前移,使体育成为高考必考项目,实现与中考无缝对接。同时,提高体育成绩占高考总分的比重。特别是,必须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将体育纳入应试教育体系,纳入学校日常教育教学计划,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倒逼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及学校重视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健康,不再“重文轻体”。
新闻推荐
连日来,弋矶山公共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走进家庭、学校、企业,向适龄青年宣传2018年征兵政策。他们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悬挂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