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萍生于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清明节,薛晓萍的母亲和大姨、姨父三位至亲相继离世,她在悲伤与内疚之下,毅然注销自己经营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开始专职自费到全国多家养老机构做义工,与老人们朝夕相处,同吃同住同娱乐,结下深厚友谊。
十几年来,作者采访了上百位有着独特人生经历和感悟的老人,用无数照片、视频及录音记录了老人们生命中刻骨铭心的往事,《人间最后一封信》就是这些采访纪实的精选集之一。该书以11位老人的遗嘱为主线,记录了11个真实难忘的故事。著名作家张抗抗、周大新、汪兆骞、北村被书中的故事及作者的助老义工行为所打动,均倾情推荐此书。
薛晓萍不到三岁就失去了父亲。父亲是一名从部队转业的文字工作者,被打成右派后,他选择了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尊严。告别人世前,父亲在这个唯一女儿的照片背面写下一行遗书:“孩子,你这天真活泼的样子,真是让爸爸心疼极了。”薛晓萍说爸爸的行为和这句遗言让她“一生都心疼极了”。
父亲去世后,薛晓萍只能与温柔而坚强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经常教育她要多做好事多读书,而每当她想哭时,母亲就会对她说:没爹的孩子不许哭,要坚强。于是从小失去父爱的她,为了不受欺负,学会了隐忍,学会了对付一切强者。久而久之,她忘记了怎么流泪,也忘记了怎么微笑。好在她的大姨和姨父把她视若己出,百般疼爱,让她的童年有了更多庇护。
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坚定的意志,她考上北京师范大学,进修成研究生,创办了合伙制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在异常紧张忙碌的工作中,她依然保证每天晚上与亲人打电话,尽量抽出时间陪伴他们……
直到12年前的清明节,大姨、姨父、母亲在短时间内相继辞世。三位至亲的离世让她陷入巨大的悲伤和内疚中,她开始思考,人生苦短,到底什么最重要,时间有限,应该优先做什么?
有一次朋友不经意间提到养老院有很多孤寡老人的事情。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去过几次养老院的她,看到老人们的孤单和寂寞,经过深思熟虑,在家人的支持下,她把年收入数百万的公司关掉,自费专职做助老义工。
她是一个做事就要做到极致的人,身患无法治愈的干燥综合征后,仍选择与时间赛跑,一次次把爱与温暖带给孤独无助的老人们。时间一长,在跟老人们谈心的过程中,很多老人向她倾吐了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往事和深埋心底的秘密……
她视老人们的难忘经历为一座珍贵的宝藏,在她的文学老师汪兆骞先生的建议下,原汁原味地一一记录下来,于是便有了这部以遗嘱为主线的《人间最后一封信》。
著名学者、出版人汪兆骞先生表示,这部源自现实生活、真实感人的非虚构文学是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性的一面镜子。它真实、丰富、生动、精彩、深刻,不输给虚构的小说,有些故事比小说带来的震动更大。书中对老人的自我、自尊、真诚、宽容、幸福、孤寂、痛苦、抱怨、反思、悔悟及至死亡,都有生动深刻的描述和评说。
(北晨)
新闻推荐
人们常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为了营造社区良好的学习氛围,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难题,2017年7月至2018年5月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