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一口唾液就能检测出基因?

来源:南国早报 2018-05-29 16:19   https://www.yybnet.net/

李先生的基因检测结果。

媒体圈

一口唾液,就能检测出自己祖源信息、健康风险?最近,北京的白领小袁和男友在朋友的推荐下,花费1947元购买了可以做基因检测的产品,希望获得自己的“生命密码”。可是发现检测结果与本人情况差距非常大。

对此,该项目的研发人员回应称基因数据并不是测试者当前的数据表现,而是测试者先天性的倾向性,后天通过努力也是能改变的。

而专家则表示,此类消费级的基因检测,目前达到的水平还不太可能用于预测人的天赋才智等,拿来娱乐可以,不要太较真。

1

白领吐槽

唾液检测基因 结果与本人差距大

今年3月份,北京的白领小袁和男朋友李先生在朋友的推荐下,在某电商平台花费1947元购买了一款基因检测产品,希望获得自己的“生命密码”。而检测方法也非常简单,不用抽血化验,通过唾液即可检测。下单三天后,小袁和李先生收到了商家寄来的唾液收集器,按照说明,他们需要收集早晨第一口唾液,然后装入唾液收集器寄回。

随后小袁和李先生按照要求,收集并向商家寄去了唾液样本。4月17日他们收到了短信,说基因检测结果已经出来了。

“通过他们的公众号查询到我和女朋友的检测结果,但是结果让人啼笑皆非,与本人情况差异非常大”。李先生表示,自己的落差感主要来自两个方面:第一,一些和身体特质有关的结果,不准。第二,和性格有关的结果,也不是很准确。

“说我不是易胖体质,可是我就属于喝水都爱胖的那种,说我内向,认识我的人都知道,我更外向,说我恋爱较难,我之前女朋友也不少了。说我女朋友属于丰满型身材,可我女朋友只有75斤。”李先生说。

2

涉嫌误导

号称2ml唾液可获DNA原始数据

花了钱却得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结果。李先生表示,这个检测机构的官网跟微信公众号都在强调自己的专业背景,然而检测后得出这样一个与自身条件极为不符的结果,是不是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呢?

按照小袁和李先生发来的购买链接,记者打开了这家名为“各色科技”的官方网站,其宣称是目前国内唯一聚焦行为基因关联分析的研究型商业机构,团队由来自国内顶级心理学与遗传学实验室的科学家及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组成。

“各色科技”称,可以为用户提供“人生中第一份动态生命数据管理系统”,用2ml唾液,即可获得一份10万字的DNA解读报告,包括70万基因位点,一份经过严格质控的DNA原始数据;10大主题,让用户体验丰富生动的“基因画像”;超过60个定义自己独特性的“各色标签”,帮助用户“准确评估当下状态,对比先天和后天的自己”。

3

公司回应

基因数据是测试者先天性倾向性

记者拨通了“各色科技”官网上的客服电话。工作人员称,其公司成立于2015年,与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研究者开展了广泛研究合作。

针对李先生认为的“结果不准的情况”,工作人员称,所有事情都是相对的,比如测试结果为恋爱困难,并不是说他交不到女朋友,而是说他在亲密关系中会表现出高冷和封闭状态,测试的是一种抒情能力。

工作人员表示,基因测试是科学而非娱乐,用户认为“结果不准”是不予退费的。

一名自称为该项目的研发人员告诉记者,基因数据并不是测试者当前的数据表现,而是测试者先天性的倾向性,后天通过努力也是能改变的。“你可以这么理解,某些程度上三分靠注定,七分靠打拼,当然也可能是四六。”

李先生的测试结果显示“记性较好”,而他表示经常丢三落四。当记者提到这一问题时,研发人员却反问道:“你记路吗?”

对于一口唾液是如何测出“人格”和“性格”的?这名研发人员称,唾液里有DNA,通过它可以分析出人格。

4

最新研究

消费级基因检测错误率达40%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目前市场上的基因检测产品可谓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宣称的功能也五花八门,检测早恋、检测网瘾、检测患癌风险等等,价格也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

4月16日,网红papi酱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就推广了一款基因检测产品——23魔方基因检测,宣称可以进行“祖源分析、遗传健康、营养需求、药物反应、运动塑形”等方面检测。

据《健康时报》报道,未来两年基因检测的中国市场规模或超过千亿元。在这其中,消费级基因检测尤为受到追捧。消费级基因检测,也称直接面向消费者检测(DTC),即帮助人们了解疾病风险、遗传病携带状态、预测药物反应等信息。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是个人通过医疗机构之外的企业,进行个人的某种特殊方面的病症检测,并进行后续的健康管理安排。研究者认为,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信息既没有验证准确性,也没有用于医疗用途。这也让他们对现今DTC基因检测的准确性感到担忧,对于消费者来说带来一定的误导。

记者注意到,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医学遗传学》上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分析了49例利用消费级基因检测检测出的遗传变异的原始数据,与临床试验数据比对发现,有高达40%的变异为假阳性,仅有60%的致病突变是真实的,这也意味着这种检测方式的错误率达到了40%。

5

专家说法

脱离个体环境判断基因不科学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唾液是大规模收集普通DNA样本的可行方式。唾液DNA检测,主要是检测唾液中的白细胞和上皮细胞,需要口腔清洁,之前不要进食。强调清早第一口唾液,意在不进食以及唾液中细胞数量多,当然,口腔本身清洁度也是要考虑的。20天测序也是合理的,现在症结不在普通测序的难度,而在于解读。事实上,基因和环境是协同作用的,基因表达与否也受环境影响,脱离个体环境来判断基因的作用是不科学的。基因检测报告对科研机构大数据采集的意义更大,对个体了解自己的意义没有消费者希望的那么大。

朱毅告诉记者,通常市面上的基因检测公司,会参考遗传药理学和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用来做消费级基因检测的依据,但这个数据库的亚洲人群数据不全,证据可信度并不高,还有不少拿临床前证据做参考的,基本都是把可能的相关性当确定的因果。

“比如说2型糖尿病(T2DM)风险位点,T2DM那么多基因位点,吐点吐沫,499元人民币是不可能查出来的。而且2型糖尿病目前的所有基因数据,都不足以达到能进行基因预测的水平。”朱毅告诉记者。

朱毅同时还表示,消费级的基因检测,目前达到的水平还不太可能用于预测一个人的天赋才智等,科学研究都才刚起步,二者之间相关性的研究数据还不足够支撑统计学上的因果关系。基因检测给出的疾病和基因的关系,就算是有据可查,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总之,测了不等于能解读,更不代表能干预。

“当然,基因检测提出一些普遍风险,借此机会改变生活方式,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是好的。如果看到风险预测,也不要惊慌。疾病太复杂了,一两个位点啥都不能说明。”朱毅强调,总而言之,目前的娱乐消费型的基因检测有一定的科学基础,但通常只是对某些基因相关性初步研究成果的放大,以娱乐的态度去看待就行,不要较真。据《法制晚报》

新闻推荐

“网红秒变网黑”显示有力治理姿态

5月28日,有媒体发布了两则“网红秒变网黑”的报道。一是5月24日,江苏镇江。森林公安抓获一名网络男主播,其正在虎牙上直播捕...

相关新闻:
贪欢只一晌2018-05-29 00:00
猜你喜欢:
评论:(一口唾液就能检测出基因?)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