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灵辉
对于过什么样的节日,我持一种基本态度:只过中国传统节日,但不排斥不反对西洋节日。
节日,作为民俗文化,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因而被打上了深深烙印,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深刻而丰富的民族内涵,是不可取代的。中国的传统节日皆源于传统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节日传承了几千年,早已根植在中国大地,并从独特的中华文化中不断摄取营养,像灵魂生香的福寿老者,可敬可亲。而西洋节日,作为舶来品,嫁接来中国,像无根的浮萍,总感觉虚有其表,无法把握其灵魂实质,更多的是年轻人追求时髦,或者商家利用其营造氛围、兜售商品,失去了最根本的信仰意义和文化内核。
不排斥不反对西洋节日,这是中国“和而不同”的文化态度与文化精神。节日,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一代一代文化的传承与积累,有其功用性与共通性。世界上多数节日都是从原始崇拜开始的,具有浓厚的信仰色彩,虽然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信仰崇拜各不相同,但都是相似或相通的。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中国传统节日与西洋节日并不相悖,都寄予着人们美好的期望与向往,或都表达着人类共同的禁忌与防御。
无论是中国传统节日还是西洋节日,我们都应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坚持让中国传统节日走出去,将西洋节日请进来。但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自信,一定要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摒弃其禁忌迷信的神秘气氛,增强其娱乐性、礼仪性、教育性,使其寓教于乐,通过恢复习俗增强仪式感,让人们在享受浓浓的亲情中,感受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魅力,比如爱国、尊老、博爱、兼容、厚德等。在将西洋节日请回来方面,要学会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其最深刻的文化内涵发挥功用。
新闻推荐
“私人影院”悄然间已成为年轻人的一种观影时尚,成为互联网经济下的一种全新业态。它或位于高大上的商业中心,或藏身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