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治标更须治本

来源:青岛早报 2018-07-17 06:22   https://www.yybnet.net/

教育部终于出手整治幼儿园 “小学化”乱象:近日教育部发布通知,将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所谓幼儿园“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园阶段提前教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这种现象近年来非常普遍,甚至传导至幼前阶段,也就是还没上幼儿园就开始教这些知识了。这样做的弊端很明显,就是剥夺了孩子们应有的快乐童年,而填鸭式的教育也禁锢了儿童的想象力,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既然如此,为何家长们依然如此热衷呢?原因就在于,这么做的“好处”也很明显。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到时候就能轻松对付课内学习,也就可以比其他同学抢先一步。更重要的是,许多民办小学在招生时,也会明里暗里考查小孩掌握的知识,而那些提前学的孩子更有被录取的优势。

往根本了说,幼儿“小学化”是幼升小的压力传导所致。为了上好的小学,家长不得不如此,而为了迎合家长需求,幼儿园也不得不如此。幼儿园的老师们本来不用这么累的,但如果不提前教这些知识,家长有意见,而这又会反馈到幼儿园的招生“绩效”。至于社会培训机构,不说推波助澜,他们巴不得出现这种局面,这样才会有更多人涌进培训机构。

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一环扣一环,就这样一步步把孩子们逼进了应试教育的华山一条路。而教育部出手进行专项整治,就是为了砍断这一链条,让幼儿园回归其本位,进而为孩子们减负,让教育不再误入歧途。这样做的初衷自然是好的,出手整治学前教育乱象也很有必要。不过,如果不同时堵住焦虑源,就难以彻底遏制幼儿园“小学化”乱象。

不妨想想,在幼升小的压力与焦虑仍然存在的情况下,家长们会怎么做呢?专项治理或可减少幼儿园提前教学的现象,但这不过是把更多孩子们赶到社会培训机构。在利益驱使和旺盛的市场需求刺激下,社会培训机构可能变换各种名目,举办各种学前班。再说了,哪怕社会培训机构不敢这么做,如果家长依然那么焦虑,把老师请到家里,一对一辅导授课,岂不是更难以禁止和规范?这样一来,把矛盾从校内转移到校外,甚至转移到家庭教育上,这并不能也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治理幼儿园“小学化”,只是教育改革的一个环节。只有加快各级招生体制改革,满足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逐渐减轻幼升小、小升初的压力,这一乱象才可能从根本上被遏制。

新闻推荐

38人参加入职拓展 10多人住进医院 医生表示,过度运动易导致横纹肌溶解,初夏和开学季是发生高峰

医生表示,过度运动易导致横纹肌溶解,初夏和开学季是发生高峰从上周五晚上到上周六,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急诊陆续收治了...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大学生综采队2018-07-17 01:45
评论:(治理幼儿园“小学化”,治标更须治本)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