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江西南昌警方日前又成功破获一个电信诈骗犯罪团伙,李丽(化名)感到很振奋。她曾作为卧底潜伏在电信诈骗团伙,参与多起案件侦办,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嫌疑人:既有小学文化的农民,也有早早混迹社会的青少年。
这些文化素质不高、阅历并不复杂的诈骗分子,为什么能屡屡得手,熟练、有效地欺骗成千上万人?“新华视点”记者在江西、福建、天津、江苏等地走访,揭秘电信诈骗新手是如何“养成”的。
1 速成诈骗技巧有“话术”剧本,“实战”演练靠“传帮带”
“一群人一件事,一起拼一定赢”“严格就是大爱”……在江西南昌一处电信诈骗窝点,墙上贴着诸多励志标语,一个个格子间里摆着电脑、堆满文件,俨然与一家创业公司没有什么不同。
经过简单笔试、面试后,李丽被一个炒股诈骗团伙录用,“他们几乎来者不拒,因为很缺人”。这个团伙的成员多是刚步入社会、十八九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的冒充股票分析师,有的冒充股民,在主管和经理的指导下学习诈骗技能。
在李丽卧底的第三天,老员工给了她一套“话术”剧本。这套剧本从开场白、剧情渐进,直至回答“客户”质疑,都有明确标注,可以让新人短时间内掌握一整套诈骗技巧,堪称“诈骗指南”。新人一边学“话术”,一边跟着老人“实战”。
据江西省公安厅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心统计,2018年1月至7月4日,全省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发案数为9000余起,高发的诈骗类型主要为“刷单诈骗”“炒股诈骗”以及“冒充公检法人员”“冒充领导”等诈骗方式。
警方透露,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诈骗团伙通常都要利用“话术”剧本对新人进行培训。负责培训的有的是团伙头目,有的是专业诈骗讲师。
办案民警向记者展示了多种类型的诈骗剧本以及嫌疑人做的笔记,如“淘宝返现”“冒充黑社会”等。作者会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创作。有的剧本足有数十页,有的只有两三千字,但是内容层次清晰,每一个细节都被详细标注。
这些深谙普通人心理的剧本出自谁人之手?警方称,事实上,撰写剧本、买卖剧本也是电信诈骗黑色利益链上的一环,有的撰写者甚至是心理学博士。
2 有的诈骗分子月收入过万元,区域性职业诈骗破坏社会风气
从事电信诈骗的通常是哪些人?记者采访发现,不少电信诈骗犯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淡薄。例如,从事“重金求子”“冒充黑社会”等诈骗活动的人员,多为小学文化的农民;从事“冒充白富美交友”诈骗、“炒金、炒股票”诈骗的多为中学辍学的年轻人。
有的诈骗分子到海外学骗术回国行骗。天津警方破获过一起境外电信网络诈骗案,犯罪嫌疑人张某某、游某某等人在2015年3月初到境外参加电信网络诈骗集团,冒充“公检法”人员实施诈骗。他们“学成”之后,在境外组成诈骗团伙针对国内行骗,先后骗取40余名被害人数百万元。
在一些电信网络诈骗案高发地区,部分村民一夜暴富的经历刺激一些人铤而走险,通过老乡、亲朋间的“传帮带”形成了特点不同的地域性电信网络诈骗手法。
记者在江西、福建采访了解到,在严厉打击之前,部分从事电信诈骗的无业人员“暴富”,有的年轻人开起了豪车,有的盖了豪宅。为逃避打击,有的人把房子产权登记在亲戚名下。“搞诈骗带坏了当地社会风气。”办案民警说。
据新华社南昌7月17日电
相关新闻
“微信转账转错人”收钱方已退款 法院提醒:不当得利应返还
据新华社广州7月17日电 “真没想到这笔钱还能回来。”微信转错账87500元、闹心了两个多月的黄先生长舒了一口气。
7月3日,新华社“新华调查”栏目播发稿件《微信转账转错人只能认栽?——“手滑”的代价究竟由谁来担》,报道在广东工作的黄先生微信转账转错人,多方寻求帮助却碰壁的经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7月6日,微信名“海阔天空”的收钱方主动在微信上将黄先生加回好友,向黄先生表达了歉意,并表示将尽快归还“误收”的款项。随后,收钱方分别于7月10日、7月15日和7月16日,分三笔将共计87500元通过银行转账、支付宝转账及微信转账的方式返还给了黄先生。
法院提醒,碰到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收钱方应基于诚实信用原则,把不当得利返还给当事人,避免因不当得利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微信支付团队称,一旦发现类似“转错账”事件,若与收款方协商无果,建议及时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同时,用户可以通过拨打95017或在微信搜索腾讯客服小程序联系客服,“在保护用户隐私的前提下,客服会尽力协助双方沟通。”微信支付相关负责人说。
新闻推荐
“房子漏成这样,启用维修基金怎么如此难?”家住辽宁沈阳紫郡城东社区的于先生为正在午睡的女儿撑起了伞,防止顶棚泥土落到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