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本报记者孙道军通讯员徐华丽
“不要拿陌生人的东西,也不要跟他走!”“即使是爸爸妈妈认识的人,也要让幼儿园老师给我们打电话!”……这是父母和老师常给孩子们上的安全必修课。千叮咛,万嘱咐,家长们自信满满,可效果又如何呢?
7月18日上午,格林社区警务室联合宝威春天幼儿园开展了一次防拐骗演练活动及防拐骗安全教育课。绝大部分幼儿对陌生人有较高的警惕性。但最后,在“拐子”狡猾的诱骗下,参与活动的儿童,两成小朋友还是被扮演阿姨、老师的“陌生人”骗走了。
糖果、玩具就能让孩子乖乖跟着走
有将近30位孩子参加当天的活动,社区民警穿着便服扮演“陌生人”。她们准备了孩子喜欢的糖果、贴纸和玩具,来到有孩子活动的社区广场,老师也把孩子们父母姓名等基本信息给了社区民警。
“东东,还记得阿姨吗?你家住在春晖花园,我还去你家里玩过,妈妈有点事情来不了,叫阿姨带你过去找她,行吗?”一位陌生阿姨笑容满面,热情地拉起了一个小朋友的手。东东点点头,毫不犹豫就拉着她的手跟着走了。全过程只有20秒。
“小雨,给你巧克力,阿姨有很多糖和巧克力在车上,车子就在那边,跟我去拿好吗?”小雨说好,就被陌生的阿姨带走了。
在活动中,也有孩子在陌生人用糖果搭讪时,表现出了明显的抗拒情绪,提高警惕不搭理陌生人。
防骗防拐要注意以下要点
“其实,现实中的拐卖儿童手段会更多样化。”社区民警杨海燕说,近年来拐卖儿童案件频发,人贩子常利用孩子单纯善良的特点,找借口寻求他们的帮助,或是提供玩具食物等诱惑,甚至事先对孩子的背景进行摸底,掌握孩子小名、父母姓名等资料,让孩子放松警惕。
杨海燕说,防止儿童被拐骗,家庭教育必不可少。家长在携孩子外出时,应当尽可能做到不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这是最为有效的防范措施。其次,对孩子的安全教育不能放松,家长对孩子要讲解一些常用的防拐知识:
(1)不随便吃陌生人的东西,告诉孩子陌生人的东西有可能是有毒的。当看到陌生人接近时,要学会说“我不认识你”,以引起周围人或老师的注意。当陌生人强行要抱走时,要大声地呼救,极力挣扎;
(2)教会孩子背诵父母的名字、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学会打电话;
(3)认识求援的对象,告诉孩子,警察是求援的第一人选,平时上街时要让宝宝指认派出所、邮局、银行、学校、政府等常见的部门单位,在必要时可以跑进去向里面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公交车司机等求救;
(4)告诉孩子,要是他万一被拐了,谁也不认识,也见不到妈妈时,要尽量保持镇定,不哭闹,要假装听从陌生人的话,多吃饭积攒力气,对坏人的发问一概说不知道,确保坏人不在身边时,要用尽力气向人多的地方逃跑,要想办法找到可以求助的人,有条件还可以进行求救模拟演练;
(5)教孩子学会拒绝陌生人的礼物,不坐陌生人的车;驾车的陌生人问路时,要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可贴近其车身;
(6)告诉孩子,如果有人请求帮忙,请身边的亲人一起帮忙,切勿不告诉家长就自己离开亲人的视线。
另外,负责接送孩子的爷爷奶奶,不要和陌生人聊天,无意中把孩子的姓名、年龄等隐私信息告诉坏人,中了坏人的圈套而不自知;每个家庭都应该建立自己家人共知的暗号或密码,而且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新闻推荐
张涛教育部日前发文,部署严厉打击学位论文买卖、代写行为。对参与购买、代写学位论文的学生要给予开除学籍处分,已获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