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是企业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各企业对安全管理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安全处理是从严从重,才使得企业始终保持安全稳定态势。然而笔者在一些单位与基层管理干部职工交流时发现,一些单位为了“票子”、“帽子”,想方设法“捂盖子”,让家丑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给安全隐患插上了“隐形的翅膀”。
从交谈中得知,很多问题或者说是隐患无外乎几类:轻工伤、小差错、小事故等,但这些问题或隐患触及企业的管理规定轻处分条例,或多或少就会受到经济处罚、行政处罚。一些基层管理者为规避处罚避重就轻,极力掩饰,把本该处理的隐患或问题就地消化了。消化的途径无非是瞒报、不报,把盖子捂得严严实实的。所谓,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或因举报、或因酿成事故、或因问题无法处理等原因遭曝光,最终落得更加凄惨的下场或更严重的处理,得不偿失。
笔者以为,安全管理不能“捂盖子”,而应“揭盖子”,这样才能让隐患和问题无处藏身,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反之,根据安全管理的海因里希法则可以看出,小隐患不加以处理,酿成大事故的概率会大幅增加。而且,小问题、小隐患长期不处理,助长了人们习惯了、看惯了、干惯了的“三惯”陋习,职工对于企业的安全隐患就会麻木不仁,熟视无睹。积沙成塔,积腋成裘。长此以往,安全风险逐步加剧,安全管理愈加困难,安全环境日趋恶化,实属不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这些浅显的道理无须赘述。
从“捂盖子”到“揭盖子”,反映的不仅是各级管理人员的担当与责任,更反映了各级管理人员从容应对安全风险的胸怀与气魄,从严治理安全隐患的胆识与智慧,更是反映各级管理和工作人员讲政治、敢担当、勇作为的从业要求,否则,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害人害己又害企,自己酿的苦酒自己喝,何苦而为呢?但愿各级管理干部把“捂盖子”变“揭盖子”当成安全管理的常态,让问题或隐患无处藏身,让安全固若金汤。
新闻推荐
7月9日,大学生走近“湖南好人”系列专题《我们的旗帜》在湖南卫视《平民英雄》栏目首播,收视与口碑双双爆棚,引发网友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