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校毕业、工作体面、有车有房、在合适的年龄结婚生子……这样的人生被一些网友称为“标配人生”。一些人把过上“标配人生”当做自己的奋斗目标,也有人认为“标配人生”反映的成功标准太单一。
(7月2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
人的一生,基本的物质条件是需要的。但物质条件也是凭自己的努力去争取的。重点高校毕业固然不错,但能够上重点高校的人毕竟不多,上职业院校也无妨,而大学只不过是人生的一段短暂时光,读什么样的大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大学期间学到什么,提高了什么。人民大学是重点大学,可每年却有5%的大学生无法毕业,一些读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在学校学到了过硬的实用技能,不仅毕业后好找工作,月薪待遇也不错。
而所谓的工作体面,更是难以说得清楚。在笔者看来,只要凭着自己的努力赚得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薪水,并且通过努力奋斗,能够看到前途和希望,就该是体面的。另外,怎样才算有房有车,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面积价值不同,汽车更是品牌型号繁多,相信只要努力,最终可以通过奋斗得到适合自己的那一款。显然,所谓的“标配人生”本就是不靠谱的说法。
有的人,虽然物质条件很差,但精神却很富足。身患肝癌,家境贫寒,台州老水手龚桂方捡拾废品省吃俭用,在五年时间里先后资助8名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然而去年开始,因病情恶化医药费增加,龚桂方被迫停止了继续资助,为此他耿耿于怀,一直向被资助的学生致歉。龚桂方的一句“对不起”,换来了全国读者和网友的感动和敬意。龚桂方们过的人生谈不上什么“标配人生”,可他们过的却是“幸福人生”。
人生不是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标配人生”,我们追求的应该是“幸福人生”。不要为了过上所谓的“标配人生”而迷失了自己。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玺记者姚佩)近日,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10名志愿者到华州区南吉小学开展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