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90后写作热”,需要一些“冷思考”

来源:南宁日报 2018-08-10 04:29   https://www.yybnet.net/

最近,随着多家刊物和出版社不约而同推出“90后”作品,“90后”成了文学界的高频词,一批年轻的作者浮现在公众视野中,引发了评论界对于这一创作群体的关注。

在这股 “90后写作热”席卷而来的同时,有不少专家提出了一些“冷思考”:看似成熟、细腻的纯文学写作,是否存在同质化、缺少创新的问题?集体亮相的“90后”作家群,真的能够代表这个代际的整体创作水平吗?“90后”这个醒目的标签,对于我们发现优秀的青年作家作品,是否真的有所助益?

很多“90后”一上手就是成熟的“老年写作”,缺乏锐意探索的勇气

相比于伴随着“新概念”成长起来的“80后”作家,新近“出道”的“90后”们似乎更显现出了对于传统严肃文学的亲近。文学素养高、文笔老到,是评论界对这批年轻作家的普遍印象。但与此同时,过于成熟、同质化的书写,也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重视。

在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何平看来,“90后写作”的最大问题就是“温吞世故,缺少对文学惯例的突破”。他指出,新世纪以来正是一个文学边界极不稳定的时代,本当涌现出更多“探险”的作品,但“90后”的写作太“乖”、太谨小慎微。究其原因,他们过于成熟的文学起点和同质化的文学趣味,对于个人化的文学“探险”有所伤害。此外,当下各方面的诱惑太多,一些“新作家”也养成了机会主义的心态,一上手就是成熟的“老年写作”,因为他们知道文坛需要什么样的“文学”。何平不禁发问:“我们想象的那种‘年轻而不同\’的创造力在哪儿呢?”这种 “年轻而不同”的创造力,在他看来,正是文学向前推进的动力。

此前,在阅读一些杂志的青年文学专辑后,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金理也有些遗憾。他发现,大多数人的创作面貌单一,太像“小说”却看不到令人眼前一亮的想象力和在形式上的探索创新。在他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今天的阅读环境不鼓励形式的探索,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无难度”的大众阅读方式,让简单复制现实的创作成为很多年轻人更“稳妥”的选择。但青年人的文学难道不应该召唤出不羁的想象力,去“试他一试”么?

传统文学界需要打开视野,看到那些“看不见”的“90后”作者

尽管很多“90后”写作给人留下了同质化、鲜少形式创新的印象,但有意思的是,也有人给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西湖》杂志编辑李璐告诉记者,她所接触到的“90后”作家风格各不相同,很多人非常关注形式上的创新。

看似严重分歧的评价,其实并不矛盾。“具有探索精神的‘90后’写作者并非不存在,而是我们\‘看不见’他们。”金理告诉记者,他曾在复旦大学的学生中组织“望道读书会”,学生们在阅读了多家刊物推出的青年创作、“90后”文学专辑后,普遍表示这些作品不能代表他们的同龄人中最有创造力的文字。经由学生的推荐,金理才第一次听到了大头马、王苏辛等一批优秀的青年作者的名字。

这便很好地解释了之前的现象——主流评论界眼中的、在一些出版物上展现出的“90后”作家面貌,是用各自标准筛选过的不完整的结果。还有更多不一样的写作者需要传统文学界打开视野,去寻找、去发现。

可喜的是,近来已经陆续有一些传统文学期刊张开怀抱,发掘不一样的文学新声。出生于1989年的大头马是当下在青年读者中极具人气的一位“准90后”作者,其最近入选《收获》“青年作家小说专辑”的小说引起了巨大争议:一些人觉得完全是“乱写”,一些人则对她突破传统文学边界的写法十分赞赏。此外,王苏辛、李唐等“90后”的作品也都颇具新意,引发了关注。可以预见,扩大网罗面之后,文坛要热闹起来了。

以“90后”为标签推举新人未必合理,质量才是文学评判的唯一标尺

在提倡积极发掘文学新人的同时,众多业内专家对“90后”这个概念表示了质疑,认为在没有深入作品肌理的前提下,仅以出生年代为线“一刀切”容易造成很多问题。比如,之前提到的大头马出生于1989年,她的成长环境和文学圈子明显更靠近“90后”,但倘若严格按照代际来划分,是否要算做“80后”?

在此基础上,专家进一步提出,以“90后”为标签来力推新人新作,未必是合理的做法。有专家告诉记者,某期刊曾一次推出10位“90后”作者,但其中真正可读的只有两三人,其余的近乎“凑数”。评论家黄德海认为,对于那些在文学上尚未成熟的年轻作者来说,过早的成名,于其未来的创作生命力其实是损害。何平直言,现在的“90后”写作良莠不齐:“我担心文学期刊和文学前辈出于好意的对年轻人的呵护,变成割韭菜式的抢鲜和掐尖,这会过于宽容‘90后’的平庸之作。”在他看来,许多“习作”,甚至是大学生“作文”也得到重要刊物发表的机会,这有违期刊推举文学新人新作的初衷。

作家、《西湖》主编吴玄说:“当然,力推年轻作家是好事。又年轻又写得好,自然最让人期待。”但非要加上“90后”这个限定,很容易遮蔽掉一些好作品。说到底,不应让代际、年龄成为主导文学筛选的标尺——作品的质量才是。

(钱好)

新闻推荐

杨涛在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推进会上要求 防治并举 综合施策 强化监管 确保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本报讯(记者李彦臻)8月9日,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推进会以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杨涛在会上要求,各县(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90后写作热”,需要一些“冷思考”)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