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议论风生影视评价不能“唯流量”

来源:安徽日报 2018-09-11 10:15   https://www.yybnet.net/

■ 韩小乔

近年来,“流量”成为演艺行业的流行词。最近,共青团中央在社交平台上发文,指出某一亿次转发量微博涉及数据造假,以该种方式营造出来的“流量小生”,将会带坏文艺界的风气,亟须关注与整治。无独有偶,为遏制视频网站之间数据攀比、流量造假,爱奇艺日前发布声明称,关闭显示全站前台播放量数据,将以综合用户讨论度、互动量、多维度播放类指标的内容热度,在各端逐步代替原有播放量显示。

流量即数据,互联网自诞生始就伴生流量,流量因此成为一种评价指标。商业化进程中,微博转载、评论、点赞数的多少,与人气、影响力、商业价值密切相关,一些明星即使没有作品傍身也能依靠人气赚得盆满钵满。视频播放量也成为衡量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并且对于商业变现,比如植入广告等具有参考意义。 “流量大于一切”成了影视行业潜规则,不少从业者将流量作为目标,为吸引眼球违背行业伦理进行低俗炒作,甚至滋生出刷量、造假等违规行为。

流量不是原罪,错的是急功近利的人。 “唯流量”也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而是整个影视行业的浮躁功利。既有需要数字为自己商业价值镀金的明星,又有希望凭借点播量快速资金回笼的影视公司、依靠“羊群效应”坐收红利的网络平台,还有吹大资本泡沫的投资人、盲目追星的粉丝,各方推波助澜催生流量产业链。平台设立各种需要流量支撑的榜单,如热搜话题榜、IP估值榜、点击率排行单等,营造出一种流量可迅速变现的虚假繁荣。流量崇拜愈发狂热,数据攀比和造假随之而来,热钱快钱攻城略地,“流量明星”应运而生,以IP改编为名的粗制滥造作品不断推向市场,形成恶性循环。说到底,责任心和创作态度的缺失,让流量掩盖了实力,热度大过了品质,以作品质量为核心的评价机制几乎失灵,戕害了影视行业的发展。

随着时代进步,观众的欣赏能力也在提升,不再会轻易为流量埋单。如今,娱乐圈新旧更替速度之快,让“流量明星”俨然成了“快消品”,热度发酵期逐渐缩短,商业价值被大大削弱。今年暑期,预定的IP“爆款”没爆,几个人气颇高的“流量明星”接连遭遇作品收视率、美誉度滑铁卢,被业内看作“大IP+流量明星”定律逐渐失效,可看成是市场对“唯流量”模式的主动纠偏。

当然,仅靠市场自发调节,短期内无法改变“唯流量”的生态环境。爱奇艺关闭显示前台播放量数据让人看到了行业改革的曙光,但仅一家行动还不够,需更多平台跟进;只斩断其中一环也不足以全面消除数据崇拜,还需各个环节同步发力。应尽快出台政策,对流量造假行为严惩不贷,引导行业去浮躁、挤泡沫,逐步走向规范理性发展。进一步说,流量可以作为评价体系的一个标准,但绝不能是唯一标准。在衡量演员和作品价值之时,不妨将受众群体、互动度、美誉度、影响力等指标容纳进来,让数据脱水,让信息透明,建立更加全面、综合、公平的考量体系。

影视行业的发展需要“源头活水”,但依靠的不是流量,而是实力和定力。告别“唯流量”,抵制刷量、注水,演艺明星专注提升业务能力,作品生产者将优质内容放在首位,平台当好“把关人”和“过滤器”,观众有态度有品位、不随波逐流,影视行业生态才会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网红saya原名叫什么?网红saya个人背景资料

这几天,网红saya殴打孕妇事件在网上传的沸沸扬扬,那么网红saya原名叫什么?网红saya个人背景资料?下面来看看。网红sa...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议论风生影视评价不能“唯流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