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月是主角,在我国的传统习俗中,以中秋祭月、文人赏月、民间拜月最为盛行。
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秋分祭月的习俗。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唐代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
及至民间拜月,皆因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节日中世俗的情趣愈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武德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从古人的诗词花间一壶酒到如今的无酒不欢,佳节里小酌两杯,必能给节日带几分微醺的喜意。中秋佳节,一些好酒也在一“抢”月饼的风头。
此外,大闸蟹也代表着中秋文化。红高粱大闸蟹,金秋正是吃蟹的好季节,俗话说“九雌十雄”,说的是阴历九月雌蟹肥壮,而十月间则雄蟹味美。雌蟹的红膏艳丽而油亮,一派丰富奢华。目前,正值大闸蟹上市的时机,约亲朋好友围坐一起,慢慢品蟹,细细赏月,既有意境又健康美味。
天上明月,人间情怀,皓月当空的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团圆节。这个节日从诞生始就有着中国特有的文化味道,伴随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变化,也有了外延。
中秋对中国人来说是特殊的节日,因为它起源就在于文化。
新闻推荐
因校园宽带网速慢且夜间断网,在南京一所高校读大三的茌新帝在淘宝一商家购买了宽带账号,并转手售卖给校园内的其他同学,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