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苏 安
我家孩子特别懂事,我感到很贴心
关于孩子懂不懂事,刘阿姨觉得这是评价孩子的一个重要标准,她说:“只要当妈妈的看到人家的孩子特别懂事,再看看自己的熊孩子,都会特别羡慕别人把孩子教得好。”提到自己的俩孩子,刘阿姨表示喜忧参半,因为她家的大女儿特别懂事,什么都让着弟弟,而她家小儿子就蛮横很多,什么都跟姐姐争,而爷爷奶奶又都惯着儿子,还好女儿特别懂得谦让,所以她时常感慨:“幸亏我们家女儿特别懂事、听话,不然我得操多少心啊。都说女儿是家里的小棉袄,这句话果然说得没错。”
刘阿姨举了生活中的一个例子:有一次假期,她带着女儿和儿子逛商场,弟弟看中了一个玩具,对那个玩具爱不释手,但是那个玩具又特别贵,给儿子买了,就不能给女儿添置漂亮衣服了。可是,儿子哭着闹着一定要买,看着她和儿子相持不下,女儿跑过来说:“妈妈,给弟弟买吧。我不要漂亮裙子了,用我的那份给弟弟买吧。”那一刻,我觉得女儿好像一下子长大了,特别懂事,懂得为他人着想了。
刘阿姨的大女儿笑笑说:“我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懂事的。爸爸妈妈总是教育我,让我听话,不论谁对谁错,凡事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主动承认错误。”当问到笑笑快乐吗?笑笑嘟着嘴表示,做一个懂事的孩子的她,有开心也有不开心的地方,开心的是她觉得她成为了爸妈眼中懂事的好孩子,不开心的是她不得不放弃很多她喜欢的东西,她解释道:“弟弟那么想要玩具,我是姐姐,爸妈一直教育我要大的爱护小的,我也赞同,所以我就觉得应该为弟弟着想,得尽可能去理解弟弟,包容弟弟。虽然我也很想买自己喜欢的,但是在妈妈眼中好像主动谦让才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该做的事。”
在年纪比弟弟大不了两岁的笑笑看来,只有懂事才是好孩子。生活里的她,尽可能让身边的人开心,为了成为“懂事的孩子”。但是,从她的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到,很多时候,她都在压抑自己,慢慢丧失表达真实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我这孩子懂事得不正常了?
谭女士有一个11岁的儿子,她认为儿子过早地成熟了,懂事程度俨然不是一个11岁孩子该有的模样,太像一个“大人”了,她感觉她每天不是和孩童期的儿子相处,而是在和成人期的儿子相处。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回,谭女士和她丈夫因为一些事情的处理意见不同,而大声争执起来,后面甚至演变为吵架。虽然他们有顾虑到孩子的感受,在他们自己的卧室关着房门争吵,但是他们的儿子还是听到了他们在吵架,跑来敲他们的门。她打开门看到儿子,原以为儿子会流露出悲伤的表情,没想到的是儿子极其冷静地说:“我想先跟爸爸谈一谈,可以请爸爸先出来一下吗?”然后,儿子把爸爸带去了客厅,俩人隔着茶几坐在沙发上,然后儿子有模有样地叙述他从父母吵架中听到的前因后果,并且严肃地说:“爸爸,身为一名男性,我认为你这样和女士争执很没有礼貌,而且这位女士还是你的太太,你儿子的母亲。平时,你都教育我,作为小小男子汉,要勇于承担,对女士要尊重,连我都做到了,我想你也能做到的。”接下来,儿子转过头对着我说:“妈妈,我希望你和爸爸说话、谈事,能试着降低一些分贝,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不要总是那么的居高临下。你们是夫妻,不说相敬如宾,但是至少也不该时常吵架,这让我对婚姻产生不好的印象。”
谭女士说儿子的那番话让她很惊讶,不知道他从哪儿学来的。仔细想想,她说她儿子似乎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自己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很少求助父母,以至于谭女士时常感叹,他是太聪明了所以有能力去应对,还是太成熟了不想给父母添麻烦,还是说他不知不觉中关上了心门。谭女士还说道:“虽然别人都羡慕我儿子懂事,说懂事的孩子可以让人省心很多,但是我觉得孩子就应该像孩子一样不时哭闹,任性的时候发点小脾气,没有顾虑地向父母表达他们的需求。有时候,我甚至在想,是不是我和儿子的爸爸在孩子面前太无能了,以至于让孩子过早地懂事成熟了。”
日常生活中,大部分孩子会在父母的影响下调整自己的状态,去适应父母。不少家长为懂事的孩子鼓掌,却忘记了孩子身为孩子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在他们眼中,懂事的孩子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那么杂乱,会少很多烦恼。但是一旦他们像谭女士一样,意识到孩子“少年老成”的变化时,可能孩子已经变不回孩子该有的样子了。
新闻推荐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有一种被称为“镜像神经元”的神经细胞,它的功能是反映他人的行为,使人学会从简单的模仿到复杂的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