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新闻 社会新闻 财经新闻 股市新闻 国际新闻
地方网 > 新闻 > 社会新闻 > 正文

社区旱船队一出场就是“压轴”

来源:青岛早报 2019-02-20 07:21   https://www.yybnet.net/

自己裁剪演出服,用竹竿搭建旱船,看光碟练习动作,20多年来,前海西居民蔺淑芹从无到有,自学自导拉起旱船表演队,前后带领上千名社区居民登上舞台。在15日举行的城阳民间艺术节棘洪滩专场上,前海西旱船表演队作为压轴大戏登场。

七旬老太登台20余年

晨起的一场飘雪让户外格外安静,而城阳棘洪滩翠林云庄内,却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上午9时30分,城阳民间艺术节棘洪滩专场在这里开幕,激昂的音乐声中,来自街道各社区600余名演员轮番展示才艺。到压轴大戏时,随着锣鼓响,一名白发渔翁带领旱船演员走上舞台,前海西社区旱船表演《欢天喜地过大年》正式登场。

喜庆的大红夹杂艳丽的鲜黄,一抹淡蓝来回游荡,旱船表演队演出时绕场环行,迈着秧歌步来到观众身旁,队伍后方演员们撑起扇伞,与摇摆的旱船互相配合优美地摆动。 “节目都是自学的,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已跑了20多年的旱船。”前海西社区旱船队队长60岁的蔺淑芹说,演员们都是社区居民,为了演好这次节目,大伙提前排练了一个多月。

73岁的林秀花和72岁的矫文兰是台上旱船表演队的元老,与同龄人相比,两位老人看上去格外精神,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开始加入表演队是为打发时间,没想到扭着扭着就上瘾了。 ”林秀花说,她50多岁开始学旱船,已记不清登过多少次舞台,跟随旱船队走遍十里八乡。儿女们对林秀花非常支持,去年林秀花还把老伴拉来,在队中敲锣鼓。

跑旱船原是渔民庆丰收

前海西社区靠近大海,自古以来,海洋捕捞一直是居民们重要的经济来源。现在生活条件日益富足,人们再不用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冒险出海,但海洋文化已深深融入当地人生活,旱船表演就带有浓浓的渔家文化。

“过去表演旱船,主要是庆祝渔船满载而归,人们欣喜之余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蔺淑芹说,上世纪80年代前,前海西居民以捕鱼和务农为生,每到寒冷的冬季,渔船无法出海,田地无法耕种,人们有大把空余时间,村民们便萌生排练各种娱乐节目,如旱船、踩高跷、沙家浜等民俗表演。后来很多村民转行做生意,民俗表演渐渐被淡忘。

生活好起来文艺不能少

直到1991年,蔺淑芹进入居委会负责文化宣传后,民俗活动再次在前海西社区兴起。“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好,大伙希望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蔺淑芹说,当时民俗表演已搁下好几年,很多演出道具都找不到了,唯一留下的只有几架锣鼓。而村民们参与热情很高,听说要组织文艺队,抢着来报名。“几天时间,就组织了50余人。 ”蔺淑芹说。

“万事开头难!”蔺淑芹说,先从制作道具开始,当时居民家都有种四季豆留下的竹竿,她便统一收集起来,用来做旱船骨架。 “冬天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在家闲着,我就把他们召集到村委会一起动手,很快便搭起两艘旱船架子。 ”蔺淑芹说,渔民们对渔船外形了如指掌,做出的旱船特别有感觉,仿佛推进水里就能漂起来。

旱船架子成形后,大伙又拿出家中闲置的布料来装饰。 “人多力量大,几十个人一块支招,我们的旱船做得有模有样。”蔺淑芹说,为让旱船看上去更生动,他们特意选用两种颜色布料来做船围布。船围布大部分采用浅蓝色,模仿海水映照在渔船上的颜色;底部采用深蓝色花边,模仿船只前进时激起的浪花;还根据当地渔船的样子,为旱船点上“双睛”。

做旱船的同时,蔺淑芹还常常跑到镇上观摩门市店里演出服的样子并默默记在心里,回家后在纸上画出来。 “市面上卖的演出服太贵,村里不少人会针线活儿,大伙儿一合计,不如自己做。”蔺淑芹说,在原来的图案上添加喜庆花纹,买来布料,先让裁缝按样做出一件演出服,然后大家一起照着样子裁制。前前后后做了几个月,第一批演出服就赶出来了。演出服特意做得很宽松,胖点瘦点的人都能穿上。

练步从粉笔 “十字”走起

“旱船表演并不难,基本动作就是配合鼓点,扭出秧歌步,并表演出顺水、逆水、转弯、遇到风浪等情节,而且不少居民还有表演基础。”蔺淑芹说,难就难在节目排练上,不能一个节目演到底,得有些变化。当时没条件请老师,她就买来光碟,学会动作再教给大家。遇上天气暖和,晚上是最热闹的时候,大伙儿吃过晚饭,便三五成群陆续来到村里的空地练习。

开始时大伙按照光碟上的动作学了好几天,可就是扭不出味道来。于是,蔺淑芹想出一个办法,用粉笔在地上画一个“十”字,分出4个空格,只要双脚按照空格踩下去,就能走完一个秧歌步。练习时,表演者双脚站在一侧两个空格上,伴随鼓点,左脚先迈到右前方空格上,然后右脚伸到左脚前侧,踩到左前方空格上,最后依次将左脚和右脚归位。

练习了约一个月,蔺淑芹便带着大伙正式演出。从村里演到镇上,再到区里。随着演出增多,前海西旱船队开始有了名气,参与的居民也越来越多。去年的一次表演,100多人同时上场,相当热闹。从文艺队成立到现在,上台参演的居民达上千人,接近社区总人口的四分之一。

新闻人物>>>

退休不下岗舞出新风尚

“如今,除了跑旱船,文艺队的表演更加多样化。 ”蔺淑芹说,长扇舞、伞舞、跑毛驴……演出内容不断更新,每次表演,文艺队会根据场地、活动主题不同,对节目加以改编。“上次到区里演出,我们几个上了年纪的女队员,穿上青花瓷旗袍上台走秀,社区的孩子们也上台展示才艺,老少同台,节目深受欢迎。 ”蔺淑芹说。

去年,59岁的蔺淑芹从社区居委会退休,她主动提出继续担任旱船队队长。 “社区工作就交给年轻人了,以后我就专心于旱船队。 ”蔺淑芹说,每年大年初二、正月十五、母亲节、妇女节等节假日,她都会组织居民排练演出,过去如此,现在如此,以后还会如此。 “社区马上就要拆迁了,以后我们会有新的舞台! ”蔺淑芹说。

本版撰稿摄影 记者 王涛

新闻推荐

《北京市关于促进快递行业规范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出台 快递小哥获专属权益保障“服务包” 督促用人单位与快递从业人员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保障职工基本权益

本报北京2月19日电(通讯员周美玉记者郭强)今天,北京市召开促进快递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座谈会,北京市商务局会同有关部门为快递...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社区旱船队一出场就是“压轴”)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