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市民刘女士找到市人民来访法律顾问室反映,她的父亲刘大爷今年75岁,春节前认识了一个自称是销售经理的张某。张某经常通过电话与刘大爷聊天,聊着聊着便介绍起其公司的养生谷项目。张某称,该项目坐落于景色优美的山谷内,还配有高水平的医疗人员和精良的医疗设备,不仅适合老年人养老居住,还可投资入股做股东分红。经张某的多次介绍,刘大爷决定出资10万元认购养生谷的股份。刘女士的母亲对刘大爷的决定不同意,为此老两口多次发生争执。无奈,刘女士找到市人民来访法律顾问室寻求法律帮助。
值班律师了解案情后,对此事进行法律方面的调查和论证。经过调查,张某所说的公司没有经过工商注册,从法律上来说,这样的公司不能开展经营活动。律师打电话联系张某详细询问养生项目内容,然而当张某知晓来电人是律师时,当即挂断了电话。律师再次拨打张某的电话,已无法接通。律师将相关调查情况告知刘大爷,又在法律层面用鲜活的案例向刘大爷讲解了诈骗案件的严重后果和预防方式。
经过律师耐心的劝导,刘大爷认识到张某向他推销的养生项目具有诈骗风险,表示以后不再轻信陌生人的投资推销。
◆律师分析
近年来,随着相关部门针对涉老诈骗案件打击力度增强,恶性涉老诈骗案件大幅减少,但少数诈骗人员针对老年人群体收入稳定、关注自身健康、单独居住缺少关爱等特点,翻新诈骗手段,常通过“拉家常”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迷惑老年人购买其兜售的“三无”保健产品,或以高利回报投融资项目为幌子骗取老年人钱财。老年人应时刻警惕此类违法行为,避免上当受骗,造成人身财产重大损失。
◆律师建议
1.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陌生人甚至是熟人推销的所谓高回报、零风险理财、养生等项目或活动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客观冷静对待,特别是防范那些表面热情,运用情感方式嘘寒问暖,编织花言巧语慢慢骗得老人信任后,实施诈骗的陌生人。
2.老年人社会活动参与度相对较低,对新兴诈骗方式手段的了解有一定的滞后性,如遇到不熟悉、不确定的投资理财项目,以及购买他人推销的产品、保健品前,应多与亲朋好友交流、咨询或向专业人士请教,避免上当受骗。
3.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涉老诈骗犯罪的宣传力度,定期开展针对老年人群体的法律宣传,通过以案说法方式,提升老年人辨别风险的能力和自我防范的意识,积极引导老年人远离花样百出的诈骗陷阱。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宋年升通讯员郭明)3月27日,一名男子无证竟然还敢酒驾,刚好被执勤的交警逮了个正着。当日21时40分左...